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皇上您該去搬磚了> 1021.李世明父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021.李世明父子 (3 / 3)

且不說於奇正本來就不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就算他有這麼大的野心,也存在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內部管理問題。

自始皇帝滅六國起,我朝就形成了大一統的情況。至西漢,打敗生死敵人匈奴,可謂軍功無雙。以當時的軍力,要打到更遠,並沒有太大的壓力,但漢武帝為什麼沒有進一步擴張呢?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北方苦寒之地,並不適合於人口和經濟發展。打下來之後除了疆域擴大之外,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好處不說,還得費心費力去管理。

第二個原因就是其實任何東西都有個最大值。拿我們大儀朝來說,地盤已經夠大了,現有的管理模式也就能撐得起這麼大的地盤。

俗話說得好,“天高皇帝遠”。如果繼續擴張領土,勢必不可能像現在這樣,整個管理體系做到如臂使指。這樣的結果就是邊遠地區勢必會出現大的軍閥,威脅到中央的安全。

李經和一些臣子也認真分析過,大儀朝這種管理模式已經成功執行八百年了,都還不能完全避免“尾大不掉”這種隱患。於奇正那邊才成立多久?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儘管他現在的模式有很多優點,但不意味著對於“超大型地盤”的管理就能強於大儀朝。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他現在連官員都嚴重欠缺。當然,他可能透過類似咱們“科考”之類的模式來選拔官吏,但又和他現有的模式產生了衝突。

任何事都有利有弊,雖然咱們中原王朝一直受到皇權相權內宮等各種爭鬥的制約,但同時也形成了個穩固的三角形架構。五星市現有的模式,準確的說就是“蜂巢模式”。簡單的說,數以萬計的蜜蜂,都是圍繞著蜂王。這就是他們最大的缺陷。

即便於奇正不考慮這些,也還有個現實因素。他現在的勢力已經滲透到了波斯,如果他真的很大野心,要征服也是朝著波斯、天竺、西域以西方向,怎麼會捨棄容易征服的富庶之地,去費力的經營苦寒之地呢?

李世明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李經趕緊問道:“父皇,我說錯了嗎?”

李世明搖了搖頭:“從坐在皇宮大殿的龍椅上來說沒錯,分析得也是頭頭是道。錯就錯在你和你所商量的這些臣子們缺少一份經歷。”

李經問道:“什麼經歷?”

李世明淡淡地說道:“打仗。”

李經:“打仗派武官就可以了啊?”

李世明斜著眼睛看了兒子一眼:“你知道我一輩子打過多少仗嗎?”

這個問題對李經來說,可就真的是“如數家珍”了。不過,不等他回答,李世明又問了一句話:“你知道父皇打過的仗和佔領的土地相比,比率是多少嗎?”

這個問題就把李經問住了。

李世明自己給出了答案:“身經百戰這個詞語在朕身上不是形容詞,只是描述。但我打過的仗與沒打就佔領的城池相比,不到百分之一。”

李經睜大眼,愣愣地看著父親。

李世明坐起身:“一句話——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沒錯,李世明馬上取天下,打敗了無數敵人,但如果每一個地方的人都抵抗的話,他就算是個神仙也無法取得現在的成績。更多的時候,是沒有抵抗,直接進入城市。不但沒有抵抗,百姓們還採取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支援。

說到底,還是他曾經說過很多次的那句話“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總結起來就兩個字——民心。

戰爭,是直接最激烈,但也是最低階的手段。這一點《孫子兵法》早就說了:不戰而屈人之兵。

現在在草原和西域,於奇正已經完全取得了民心。他現在所佔的地盤,並不全是依靠武力征服的。遠的阿克蘇之類就不說了,就現在的局面,你剛才也說了,現在婁煩族內部就在商量直接投降的事。恐怕即便是在呼韓族,都有人打著“迎王師”的算盤。

民心所向,就不是哪一個人能決定的了。哪怕是他於奇正本人,也未必能決定。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