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皇上您該去搬磚了> 998.有五個意思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998.有五個意思 (1 / 3)

獨孤皇后這番話,總得來說就是表達了五個意思:

1.舉薦房司空回朝;

2.不要過於重用獨孤家的人;

3.自己死後要採取薄葬;

4.勸誡李世明修身;

5.在外地的子女不必回京城弔喪。

大致來說,這五件事是由重往輕的順序講的。

先說第五件,在外地的兒女們不必回京。皇后本人親生的就是太子李經和李墨寧姐妹,現在三人都在長安。因此這裡所說的子女指的是其他妃嬪所生,外封或者外嫁的皇子公主。雖不是自己親生,但作為皇后,自然也算是母后大人。

人之將死,往往會說自己最真心的話語。雖然那些皇子公主名義上也管自己叫“母后”,表面上也是母慈子孝,但實際上雙方的感情是怎樣的,相互都很清楚。這些皇子公主回京,除了能在面上表面自己的“孝順”外,也就是勞民傷財罷了。

再說第四件。這是老生常談,兩人自少年結為伉儷,獨孤皇后就是李世明的賢內助,“親君子遠小人”之類的勸誡從未中斷過。

第三件事就是要求薄葬,這充分顯示了獨孤皇后真的是萬古賢后。人在離開世界的時候都會表達自己的真實意圖,獨孤皇后到這種時候還是崇尚節儉,可見其品德之高潔。

第二件事就是史上一直存在的“外戚干政”的矛盾。對於這一點,獨孤皇后是最為身處其中的。在這個時刻,能對本家事務做這樣的處理,按照後世的話來說,就是四個字——人間清醒。

按道理來說,這件事關乎於獨孤家族,應該已經是最重要的事情了,為什麼還只能排在第二位呢?

咱們再來看看獨孤皇后說的第一件事:舉薦房司空回朝。

這是一個破天荒的事情。獨孤皇后一生,雖然對李世明多次勸誡,但都是以妻子勸丈夫“修身”的形式,嚴守“後宮不幹政”的規則。在此之前,從來沒對朝中任何人事任免發表過意見。

不久前,房司空以告病的形式回鄉。但實際上朝中官員都清楚,這裡面的內情可不是那麼簡單。朝中大臣同樣是忠於李氏王朝,但在具體方向上每個人都不同。因此,方向相同的官員就會漸漸聚成一團,加上各種人際關係的糾纏,最後形成不同的“派別”。

現在朝堂上的派系,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種:保皇派、相權派、太子派。

保皇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李世明的“家奴”,徹徹底底終於李世明個人。對於事務的判斷,一切以李世明的意思為主。軍中武將出身的鄂國公尉遲、盧國公程咬銀就屬於這種性質。

相權派,也可以叫做“官僚派”,代表著官僚的利益。在中國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皇權和相權之間的爭鬥非常激烈。站在“相”這個角度的人,就屬於這個派系了。形成這個派系的根本原因有兩點。第一點當然是對權力的慾望,不管是“相爺”本人,還是依附在這條藤上升官發財的人,都渴望更大的權力。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安全感”。

從法理上來說,皇帝是天命之子,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其中也包括對包括丞相在內的所有大臣生命予殺予奪的權力。

所謂“伴君如伴虎”,歷史上被殺的大臣屍骨如果連起來,恐怕可以繞著地球多少圈了。只有對皇權進行制約,這些臣子的性命相對才多一點保障。

皇權和相權,是個此消彼長的關係。不管是皇權過大還是相權過大,都不是一件好事。皇權完全吃掉相權時,遇到漢武帝光武帝之類的還稍微好一點,只要皇帝自身能力稍微差了那麼一點點,就是一場大災難。相權過大同樣如此,遇到伊尹霍光之類還好一點,遇到董卓之類的那就國家都玩完了。因此,只有皇權和相權保持在一定範圍內,能相互制衡,才是比較好的結果。

且不說這個“度”很難把握,即便把握得不錯,也還存在一個難辦的問題。

前面說了,從法理上來說,皇帝總是最高點。即便換皇帝,這一點也沒改變。如果推翻了這一點,當前社會結構中的整個官僚體系都不存在了,所謂的“相權”更無從談起。怎麼才能既維持這個結構,又對皇帝有效的制衡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