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後來他們就進行了分工,有些人就去打魚,有些人就去摘果子,這樣大家都能得到充足的食物。這種分工模式,對單獨的個體來說付出的勞動是一樣的,但對整個群體來說,就極大的擴大了物資的來源。
再往後面,就是用魚來換果子,這就是最初的商業——以物易物。
果子在荒島上的數量是有限的,於是就有人想到了去種植。我不去找果子了,就是種田。這樣我就能用糧食換到果子和魚。對我個人來說,比和一群人擠在一起找果子要划算。
於是就又分出了一批人去種田。對社會整體來說,又豐富了物資。
再往後,就分出了更多的行業,荒島上東西的種類越來越多。以物換物已經不能滿足交換的需求了,隨之出現了貨幣。
一直到這裡,都還是處於比較原始的自給自足狀態。
真正讓商業行為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是“商人”的出現。
有些又懶又聰明的人,發現了一個過好日子的捷徑。我也不去打魚,我也不去種田,我就去海邊收魚,賣給種田的人;然後再從種田的人手中收到糧食賣給打魚的人。依靠其中的差價,賺取一定的魚和糧。
隨著社會商品的越來越多,人的慾望也就越來越高。
比如同樣是漁夫,a族群的漁夫只要能打到夠吃的魚就行了,而b族群的漁夫需求就大不相同了。打到了夠吃的魚,如果再多打一條,我就能去買點米,這樣就有飯和魚吃,比單吃魚舒服多了。如果還打到多的,我就可以買衣服,可以買這個那個。
在慾望的驅使下,b族群的漁夫就會開動腦筋去想,怎麼樣才能打到更加多的魚。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從事某個具體行業的人經驗越來越豐富,漁夫也是一樣。經驗加上苦思冥想,以及不懈的努力試驗,最後發明出了漁網,讓漁業產量大大提升。
和漁夫一樣,各個行業都不斷向前發展,社會的物資也就越來越高。按照後世的說法,就是整體生產力的提高。在這個過程中,商業不僅是催化劑,有時候也是驅動力。
這些道理王忠寶不一定能說得出來,但他的心裡卻非常明白。
因此,關於內迴圈方面,他要做的就是先把這裡現有的錢幣儘可能的流通起來。
這就又有個問題了,怎麼才能把錢給流通起來呢?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不是靠窮人能夠解決的問題。原因很簡單,窮人本來就沒有錢,僅有的那點錢只夠買最基本的生存所需。哪怕你有百萬千萬的窮人,也沒有多的錢拿出來流通。
因此,王忠寶把目光落到了富人身上。雖然,對富人加稅是一種辦法,但卻不是唯一也不是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好的辦法,就是賺富人的錢,讓窮人得到更多的錢。
舉個例子:在波斯開的賭石店,能賺的就是富人的錢。
在通常的社會結構中,這些錢只是從富人(賭石者)手中,轉移到了另外一個富人(賭石店老闆)的手裡,窮人並沒有得到任何好處。
五星市在這方面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優秀辦法。那就是:創造大利潤的企業老闆不是個人,而是集體。
就拿賭石店來說,每個員工都能得到不錯的薪水,成為了“中產”,多的利潤上交給區裡,進行財富再分配。這種再分配的模式就是基礎建設、民生工程等等。雖然不是直接把錢發到窮人手裡,但卻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間接性地“提高”了窮人收入。另外一點就是,這些基礎建設會給窮人帶來更多就業和創造財富的機會。
從整體上來看,中產階層所佔的比例越高,社會構造越合理,人們也越富足。
鑑於這個思路,王忠寶挑選了幾個具備立即可操作的方案。
第一個就是開設賭石店,這個就不用多做解釋了。
第二個就是老本行,開高檔娛樂場所。這方面寶哥可是具備豐富的經驗的。
第三個就是開一家轎子店。根據王忠寶的觀察,從西域到波斯,民間還沒有轎子這個好東西。唉,這些人實在太不會享受了。那麼有錢了,還騎馬騎駱駝的,讓人抬著走不舒服嗎?不光是身體上舒坦,心理上更舒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