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報復慄姬,以及讓女兒當上皇后的政治需要,長公主開始了她的行動。
一方面就是說慄姬的壞話,另外一方面就是在母親竇太后和景帝面前誇獎劉徹德才兼備。
因為懷劉徹時,王夫人夢到太陽鑽到懷裡,景帝本來就寵愛劉徹,現在自己的姐姐說好話,自然對劉徹更加喜歡。
長公主對景帝進言:“慄姬和其他寵姬聚會時,讓侍從在他們背後吐口水詛咒,施用妖邪惑人的媚道之術。”
當時的人們對巫蠱之術深信不疑,景帝聽後就開始對慄姬生出厭惡之心。
不過,長公主說的這些也沒有真憑實據,加上以前和慄姬感情深厚,仍舊存有善念,沒有治罪。
後來有一次,景帝偶然生病了,心情也很不好,於是對慄姬說道:“我死了以後,劉榮繼位當上皇帝,你也就是太后了。希望你能善待其他的妃子與她們的兒子。”
由此可以看出,一直到這個時候,景帝都還沒有廢太子的想法,反而隱隱露出立她為後的意思。
但慄姬不但沒有抓住這麼天大的好機會,而是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她不但表示自己不會照顧其他人的子女,還對景帝出言不遜。
景帝對她這種態度非常不滿,卻還是忍耐下來,只差沒有發作而已。
後來,景帝和姐姐長公主聊天時,無意中把這個苦惱發洩了一下。
長公主當時寬慰了景帝一番,出宮後便找到王夫人商議。兩人一致認為,只要等到合適的時機,就一定能把慄姬和太子劉榮搬到。
接下來的長公主改變了操作模式,在景帝面前也誇太子劉榮懂事,只是母親慄姬太不能容人了。
景帝對此深以為然
沒多久,長公主她們等待的機會就來了。
立劉榮為太子兩年後,無子無寵,靠山薄太后又死了的薄皇后被廢,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廢的皇后。
長公主和王夫人暗中唆使朝中大臣請立慄姬為後。
果然,就有自以為聰明的大臣上奏說:“子以母為貴,母以子為貴。現在既然已經廢了薄皇后,太子的生母沒有名份,應該封為皇后。”
正如長公主和王夫人預料的那般,景帝看到奏摺後勃然大怒說道:“這是你做臣子的應該說的話嗎?”
下令處死上奏的大臣之後,景帝餘怒未消,直接廢掉了劉榮的太子之位。
三個月後,景帝封王娡為後,立七歲的劉徹為太子。
九年後,景帝病死,十七歲的劉徹登上皇位,陳阿嬌以太子妃的身份被冊封為皇后,一切都按照長公主的想法在發展。
如果是一齣戲,到這個時候就終止,未免不是個“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美好結局。
但生活不是,也不是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