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
即便是害死扶蘇的胡亥,在勸說李斯時,評價也是“長子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足以證明扶蘇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就算扶蘇犯糊塗,蒙恬話都已經說得這麼清楚明白,難道就不會好好想想嗎?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扶蘇不傻,為什麼要幹這種傻事?
這就還是要從蒙恬對扶蘇規勸的那番話來分析了。
有一種方法叫做“解讀關鍵詞”。我不管你和我饒多少個圈子說多少話,我就把你話中的幾個關鍵詞摘取出來,就能瞭解到你到底想說什麼了。
那麼蒙恬那番話中的關鍵詞是什麼呢?答案是“三十萬眾”、“公子為監”。
扶蘇不可能不知道部隊的數量,也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職務,在這種時候蒙恬做出這麼具體的提醒,只不過是有些話他永遠也無法直接說出口而已。
這句話裡面真正的邏輯線是這樣的:這個詔書可能是假的——就算詔書是真的咱們也可以不認——雖然不能直接不認但可以說陛下是被小人矇蔽了——打著“誅XX,清君側”的旗號起兵。
扶蘇也正是聽懂了蒙恬的意思,才會說出“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的話語,實際上就是拒絕了造反的提議。
也只有這樣,司馬遷才能用“為人仁”來解釋。
根據這一系列的分析,整件事情的脈絡就全部出來了。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派蒙恬北驅匈奴。
蒙恬也沒有讓始皇帝失望,率三十萬大軍和匈奴幹了若干次仗,收服了河南地(內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然後在從榆中(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到陰山的地域範圍,設立了三十四縣。
緊接著又打過黃河,佔據陽山,遷徙百姓充實邊縣。
佔據了這些地方之後,為了鞏固邊防,蒙恬主持修築了西起隴西臨洮(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遼寧境內)的萬里長城,把原燕、趙、秦長城連為一體。藉天險,設要塞,有力遏制住匈奴南進通道。
後又開直道,從九原郡(內蒙包頭市西南)直達甘泉宮,截斷山脈,填塞深谷,全長一千八百里。
至此,蒙恬已駐守上郡十多年。
不管蒙恬對秦始皇多麼忠心,但這麼龐大的一支精銳部隊長期在一個將領手裡,秦始皇總是不太心安,於是就藉著“扶蘇和我吵架”的理由派自己的大兒子前去監軍。
蒙恬是個聰明人,當他知道扶蘇要來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是怎麼回事了,不過對他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壞事。
雖然沒有明說,但大家都知道如果沒有什麼異常的話,扶蘇終會成為皇位繼承人。
在蒙恬看來,陛下派公子前來,一方面是對自己進行監督,另外一方面也是選定自己作為未來的輔佐大臣。反正我又沒想造反,不如就乾脆順水推舟,把虎符交給扶蘇並全力輔佐他。既表達出自己沒有貪戀軍權的意圖,又完全和皇儲搞好了關係。
蒙恬的這個提議,得到了秦始皇的認可。畢竟虎符在自己兒子手裡,總比在外人手裡安心。另外一方面就是和身經百戰的蒙恬不同,扶蘇從未指揮過什麼戰役,更不具備造反的可能。至此,應該形成了一個秦始皇、蒙恬、扶蘇三方面都認可的局面。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後面的事情就全都順理成章了。
說到這裡,李淳豐嘆了一口氣:“之前我對這件事還有一處沒有想通,但現在完全明白了。”
秦曉鸞問道:“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