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徐高材很不能理解的是,於奇正就像完全不知道朝廷來征討他們似的,壓根就沒出兵。
坐在營帳中,徐高材把地圖看了又看,怎麼都想不出於奇正這個混蛋是什麼意思。
半夜裡實在睡不著,徐高材又快速的翻閱的已經背得滾瓜爛熟的兵書,還是找不到答案。不管是哪本兵書,能得出來的,都只有“於奇正必須野戰”這個結論。
他到底要幹什麼???!!!
如果這個人不是於奇正,或者說是一年前的於奇正,徐高材一定會哈哈大笑。
但時至今日,如果還把於奇正當個“撞運氣”的人,那就是腦子有問題了。
徐高材想來想去,一直到天快亮的時候,終於想出了一種可能。
不管朝廷是因為什麼原因讓他遠征白羊,於奇正要麼是得到了這個資訊,要麼就是透過他的能力判斷出了這種可能。
所以,於奇正定下了以靜制動的戰略。
具體的做法就是:以白羊區為固守點,白羊部隊抵抗住本朝部隊攻擊,然後他本人率軍從市區出發,直接攻擊本軍側翼。
這招計策確實毒辣啊!
軍團作戰不同於小型接觸戰,所謂“船小好調頭”,越是龐大的陣型,靈活性越受侷限。
對於一支十萬人的部隊來說,側翼被攻擊可不是一個開玩笑的事。因為只要被敵人突破,光是自身就會亂作一團。
而他於奇正,恰恰最擅長的就是快速突破。
想明白這一點後,擺在徐高材面前的就只有兩個選擇了。
第一個就是穩紮穩打,逐步推進。
如果選擇這種做法,就有幾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首先就是補給問題,一線部隊推進越穩,對後勤補給的要求越高。現在徐高材手下,可不是一個兩個兵,而是整整十萬大軍。
這十萬大軍每天的吃喝拉撒可不是個小數字。按照正常來說,長距離作戰一個戰鬥兵需要五個後勤才能供給。即便再怎麼縮減,也需要三個後勤才能供給一個戰鬥兵。
以這邊的天氣,十萬大軍這麼逐次推進到白羊城,至少需要二十天。
可是,千萬不要忽略的一件事就是於奇正強到逆天的練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