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弩的缺點。單兵弩的拉開方式主要是踏張,用腳踩著或者用膝蓋頂著,再雙手拉弦。發射比較費時,弩兵又不便兼用其他武器,因此被定義為“守營兵器,不利行陣”。
再來看看弩的優點。
首先就是射程比弓箭遠。對於遠端攻擊來說,射程可以說是第一要素。這個道理很簡單,人家打不到你,你可以打到對方,這其中佔的優勢可不是一星半點。
其二就是穿透力強,這一點也不用多解釋。
其三就是推廣容易,不需要太多的訓練就可以操作。即使是新兵,也能夠很快地成為用弩高手,而且命中率奇高,足以殺死一個長時間接受戰鬥訓練的裝甲騎士。
咱們要做的,就是取其所長,避其所短。
您看看我這個,就是改良過的弩。
常固搖頭道:“你這個沒什麼用。難不成還讓咱們士兵下馬射一發再上馬?你要知道,騎兵的速度是非常快的,這麼做雖然能殺傷一部分敵人,但等敵人衝到近處,就得不償失了。”
白景明笑道:“對,您說的這是其中的一個用途。在伏擊敵人時,咱們完全可以這麼做。”
常固搖頭道:“草原作戰,伏擊的時候並不多。為這個增加馬匹重量,不划算。”
白景明微微一笑:“您再看看這個。”
說完就拿出一個小的木架子。
常固疑惑地問道:“這是什麼?”
白景明解釋了起來。
這是一個活動支架,兩側固定在馬頭兩邊,平時可以收起來,對上敵陣前架起來。然後把戰士背上的弩架在上面,發射一發後,迅速收下支架,再使用弓箭。這樣一來,咱們的瞬間火力密度就是敵人的兩倍。而且平射而出的弩箭射程更遠、穿透力更強。
如果犧牲部分射程和射速,那麼咱們可以一支弩上同時上三發箭,這樣咱們的火力密度就是敵人的四倍!
基本上這一輪下來,正面敵人前排的重騎兵將會遭到毀滅性打擊。
常固一下跳了起來,抓著改良弩上下把玩著:“好東西,真是個好東西。白先生,這個多久能給咱們裝備上?”
白景明嘆道:“就是製作方面,比較耗時。我算了一下,以咱們的生產能力,大概十天可以製作出五百把。”
“行行行,”常固說道:“你趕緊去生產,銀錢不用擔心,我馬上打報告。”
一天後,李墨寧將原鐵匠鋪升級為兵工廠,由白景明擔任廠長。
。。。。。。。。。。。。
扁無恙最近有點鬱悶。
其實最早時,他是飛鷹鐵甲裡的一個文筆吏。
駐軍張掖時,迦葉大師給大家療傷並在軍中推廣戰場急救術,自認為是扁鵲後人的扁無恙就大感興趣,終於有機會重操祖業了。
跟著迦葉大師學了幾天後,扁無恙就跑去找於奇正,表示自己想當專職軍醫。
於奇正一想好啊,軍中有這種不是一天到晚想著打打殺殺的人是大好事啊,必須鼓勵。然後破天荒地和扁無恙聊了很久,大致就是殺人沒什麼了不起的,救人才是對大家做出最大貢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