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其它小說>皇上您該去搬磚了> 811. 一個打五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811. 一個打五個 (1 / 2)

漢·劉熙《釋名·釋兵》:弩,怒也,有執怒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鉤弦者曰牙,似齒牙也。牙外曰郭,為牙之規郭也。下曰縣刀,其形然也。含括之口曰機,言如機之巧也,亦言如門戶之樞機開闔有節也。

弩的結構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臂、弓、機。

最晚在商周時期,國人就發明了弩這種遠端武器。

在歷史上,弩的第一次大放異彩是在春秋戰國時期。

《史記》記載中的齊魏馬陵之戰,記錄了弩的巨大威力。

公元前343年,魏惠王命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氣勢洶洶撲向齊軍,企圖同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的齊軍一決勝負。

軍師孫臏針對魏兵蔑視齊軍的實際情況,向田忌獻策:“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我們邊撤退邊每天減少軍中灶的數量,讓他們以為咱們已經崩潰了,再找機會幹掉他們。

田忌聽從了他的建議。

魏軍緊隨而至。連追三天,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細心的龐涓發現,齊軍的灶天天都在減少。根據減少的數量,能推算出齊軍的人數已經不到一半了。當即認定齊軍已經士氣全無,逃兵日益增多。於是親自帶領輕裝騎兵,日夜急行,要把齊軍主將追上以競全功。

齊軍到達馬陵這個地方後,孫臏哈哈大笑:“就是這個地方了。”

當即下令萬名射手埋伏於道路兩側,晚上只要看到火光,朝那個地方射箭就可以了。

接著就命人把路邊一顆大樹的皮剝掉,寫了一行大字:龐涓死於此樹下。

龐涓率軍追至馬陵正好是晚上,看到前面剝皮的樹幹上寫著字。

因為黑燈瞎火的看不清楚,就叫人點起火把照明。

樹上刻的那行字還沒讀完,齊軍便萬弩齊發,無數箭矢蜂擁而至。

魏軍當場就被射殺無數,頓時驚恐失措,大敗潰亂。

龐涓見敗局已定,遂憤愧自殺。

齊軍乘勝追擊,大破魏軍,俘虜主帥太子申。

這段史實不僅反映了弩的大規模殺傷力,也反應了當時齊國軍隊中已經廣泛採用弩的事實。

在當時,要說製造名弩,當屬韓國。所謂“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

事實上,作為戰國早期變法成功的強國魏國,也是大量裝備弩。且看有名的魏武卒的配置:“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個”。

到了戰國末年,最好的弩當屬秦弩。這也是秦國得以統一天下不可或缺的一個因素。

但凡秦軍出征,皆是“強弩在前,錟戈在後”。

到了漢代,弩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可以說是弓弩發展史上的鼎盛時期。

尤其是西漢,對強弩的發展影響極為深遠。

在秦代增大望山的基礎上,又添刻度,使弩擁有了穩定的彈道參照。

隨著銅弩廓取代木弩廓,弩身對拉力的承受力也大大增強。

腰引弩最高拉力可達370公斤,有效射程超過500米,簡直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