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二人出去之後,李世明立即宣申國公高世廉和邢國公房司空前來議事。
之所以這件事沒宣獨孤無忌,是考慮到他和獨孤衝的父子關係,所以先和高、房二人商談比較合適。
李世明原原本本地把建新城的來龍去脈說完之後,問兩人的意見。
高世廉奏道:“武才人那麼說,是因為她對朝中世家子弟不瞭解。臣以為,其實不一定侷限於非要在他們二人之間選擇。比如邢國公世子也是很合適的。”
房司空笑道:“申國公,您這話就太滑頭了啊。”
高世廉略微有些尷尬地笑了一笑。
李世明望著房司空問道:“房愛卿,申國公這話怎麼耍滑頭了啊?”
房司空答道:“聖上剛才已經和我們說了建設新城的重大意義,先別說犬子有沒有這個能力了,就是身份和威望就不足以擔此重任。武才人雖是誤打誤撞,但恰好也證明這二人的名聲。就微臣來看,也只有此二人最為合適。其實申國公心裡也是這麼想的,對不?”
高世廉不置可否地一笑。
“唔唔,”李世明又問道:“那兩位愛卿以為誰更合適?”
高世廉閉口不言。
房司空直接把話挑明瞭:“此事說起來是兩個人選,但實際上只有一個人選,就是長公主駙馬。”
李世明不解地問道:“為何?”
這次房司空只是拿眼睛瞟了高世廉一眼,自己也閉口不言了。
李世明略一思索,便想通了其中的關竅。
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總負責人與朝中和地方的政府官員必定會產生一些聯絡。這麼一來,李恪的這個皇子身份就很微妙了。
從古至今,皇子之間的爭奪就從來沒有中斷過。其他皇子在朝野的影響力越大,對太子越不利。
高世廉除了是皇后的“舅舅兼養父”之外,還是太子太師。作為他來說,出發點肯定是維護太子利益的。
如果讓吳王李恪來負責這件事,毫無疑問他是肯定反對的。
可是他為什麼又不支援獨孤衝來做這件事呢?這中間也有非常微妙的地方。
從私人關係來講,獨孤衝是他外甥的兒子,有血緣關係,他要盡力提攜。從公事角度來說,獨孤衝是目前太子系中的中堅力量。
現在把獨孤衝調去修建新城,相當於有一段時間原理朝堂這個權利中心,太子系在朝中的力量被削弱。
從獨孤衝個人發展來看,雖然此事意義非凡,但修建新城的戰略目的,聖上是肯定會嚴守機密,不許對外人講。也就是說,在其他人眼中,這件事也就是當個工匠頭。如果獨孤衝因為去做這種實務性的工作,而離開了總控崗位,對他個人未來的發展也是失大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