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來,兩千多俘虜全部安排下去了。
緊接著又一個好訊息傳來,陳伯已經找到了適合燒磚和瓷器的土。雖然質量比內地差許多,但至少能用。
蘇逍立即調出一部分俘虜去修建窯洞。
與此同時,蘇喜兒組建人視臺的事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剛開始來的時候是不太瞭解這邊的情形,稍一探訪之後便發現,這邊的人在音樂方面並不亞於大儀朝。不僅人人能歌善舞,這邊的樂器也是種類繁多。
蘇喜兒略作思索,幾個節目就成型了。
新聞、說書、蹴鞠、好聲音、達人秀,這些都是荊州人視臺已經完全成熟的專案,可以直接上馬。然後根據這邊的情況,增加一個“舞林大會”的節目。這樣一來,就剩一個連續劇需要組織了。
由於蘇逍他們的進展很快,蘇喜兒決定先開播,然後再逐步完善。
新聞播報,自己先頂上;說書,讓王忠寶先上;蹴鞠比賽的裁判、解說,先用從荊州城來的老工人依葫蘆畫瓢,然後再慢慢挑選和培養人才。至於好聲音和舞林大會的伴奏樂師,就在這邊招。
還剩一個最後的問題,就是如何命名。荊州城那邊的節目叫“荊建XX”,這邊應該叫什麼名字比較合適呢?
這事還是得去找少爺確定。
於奇正聽到這個問題頭都大了,就在蘇喜兒來之前,蘇逍就過來問“咱們這個新城叫什麼名字”,讓他十分苦惱。
經過了無數次被“正確解讀”之後,他決定再遇到事時先認真思考一下,免得又上了當。
別說,還真給他發現了貓膩。
這不是一個簡簡單單取名的問題,而是會造成很多的後續影響。
這段時間以來,什麼阿米爾、什麼巴哥那等等,都跑來像蒼蠅一樣嗡嗡的叫喚。雖然沒有明說要建國封王之類的話,但什麼“現在都是混合居住,不宜再叫什麼漢區休屠區”之類的屁話什麼意思?
好不容易把那夥人打發走,蘇逍又跑來請示說新建的宮殿叫什麼名。雖然堅決制止了叫“XX宮”,必須要用“於府”,咱們這座城還是叫漢區,但問題依舊沒得到解決。
因為蘇喜兒這事實在不好打發。
如果讓她叫“漢區人視”、“漢區新聞”等等之類的,阿緹雅、烏蘭麗婭她們絕對又會像上次一樣哭哭啼啼。
分別設立什麼“白羊人視”、“休屠人視”之類的行不行?肯定也不行。
現在就是一個人視臺,自己還有辦法控制。如果分別設立人視臺的話,他們相互之間絕對會爭著搶著播出對自己大拍馬屁的節目。
於奇正深深地感覺,這種吹捧自己的情況必須打壓下去。不然的話,以後要承受的“稱王”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不行不行,還是得給人視臺取個名字。對了,就叫“百姓人視臺”,意思是說這是老百姓的,和我於奇正無關,看你們丫的還怎麼亂吹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