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皇上您該去搬磚了> 678.天賜的爵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678.天賜的爵位

孟子越說越是激動:“所以,仁是什麼?就是人真正的本心。義又是什麼?是做人的康莊大道啊!因為世俗的利益失去了本心,而且還不知道去把它尋回來。因為眼前的利益而丟失了正確的方向。人世間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此。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會說三個字,要仁義。如果非要在這上面加個期限的話,我希望是……一萬年。”

公都子用袖子擦著眼睛:“嗚嗚,好感動啊。”

孟子帶著鄙夷的嘆息說道:“可有的人吶,家裡養的一隻雞一隻狗丟了,就會無比緊張,火急火燎的趕緊去找回來。可是本心丟失了卻不去尋求,實在是可悲可嘆啊。其實咱們做學問之道也並沒有那麼深奧,只不過就是幫助人們把那已經失去了的本心找回來罷了。當然,這是有個前提的。那就是咱們得先把自己的本心找回來。”

公都子連忙問道:“老師,您的本心找回來了嗎?”

孟子看了學生一眼,笑眯眯地反問道:“你說呢?”

公都子當然知道該怎麼回答了,於是重重的點了點頭,表示自己一定會以師公和師父為榜樣,找回失去了的本心。

孟子大感欣慰,扭頭對告子說道:“村尾做醃菜的王二麻子,他的無名指彎曲而不能伸直。其實並不不疼痛,也不妨礙做事情。但只要有人告訴他那裡能治得好,要他到秦國他就到秦國,讓他去楚國就去楚國。為此就算再遠以及耽誤再多的時間精力,他也絕不計較。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是個怪物。這就有點意思了哈,覺得自己無名指不如別人,就知道厭惡和自卑;但自己的心不如別人,卻不知道厭惡。這種行為是什麼?”

如果回答了這個問題,就相當於認同了孟子的整套觀點,告子當然不可能上這個當。

但既然孟大爺問了,如果沒有人回應的話,唱獨角戲的效果不那麼好了。

公都子當然知道這個時候該自己上場了。不過這樣也好,一下就奠定了自己男三號的地位,再也不是個可有可無的跑龍套的角色了。於是馬上回答道:“這叫做不知輕重,捨本逐末。”

孟子滿意地點點頭說:“對小小的桐樹、梓樹的苗子,為了想要它生長起來,人們都會想盡辦法去思考和實踐如何去培養它。反而對於自己本身,不但不知道如何去全身養性,甚至根本就不往這邊想。難道愛自己還不如愛桐樹和梓樹嗎?”

告子終於抓到了個痛腳:“你剛才說捨生取義,現在又說愛自己嘴重要,難道這不矛盾嗎?”

孟子曬笑道:“你這腦子是怎麼混到副高職稱的?關於這一點,我就不再重複,請自行下載魚和熊掌那節課的內容自己在家裡觀看。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自然要非常愛惜。這個是沒有錯的。”

告子問道:“那哪裡錯了?”

孟子回答道:“人對於身體,哪一部分都非常愛護,也很注意保養。這個保養是全面保養,只要有任何一個地方除了問題,人都會難受。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身體有重要的部分,有次要的部分;有小的部分,也有大的部分。它們之間的重要性是不同的。”

“這個沒毛病,”告子說道:“指甲和頭髮,自然和眼睛不一樣了。”

孟子說道:“對啊。所以不要因為小的部分而損害大的部分,不要因為次要部分而損害重要的部分。捨棄梧桐楸樹去種植酸棗荊棘,肯定不是好的園丁。為護養一根指頭而失去眼睛,便是個大傻比。只曉得吃吃喝喝的人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鄙視,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公都子插嘴問道:“同樣是人,有的成為君子,有的成為小人,這是為什麼呢?”

孟子說:“如果只去管身體器官而捨棄了自己內心建設,那就是小人;能保護好自己的內心,不為外界邪惡所動的,就是君子了。換句話說,注重身體重要部分的成為君子,注重身體次要部分的成為小人。”

公都子又問了:“那麼同樣是人,為什麼有人注重身體重要部分,有人注重身體次要部分呢?”

孟子回答:“這就要從心的功能說起了。不管是眼睛還是耳朵都不會思考,只有心是唯一懂得思考的器官,這也是上天特意賦予我們人類的。”

公都子又問了:“那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孟子笑道:“區別太明顯了。一個人如果不會思考,那麼就很容易被外物所矇蔽。與外物相接觸的過程中就會受到其影響,於是就被引入迷途了。而心因為有思考的能力,只要思考就會有所得,反之就一無所獲。就得不到。是以,只要心這個身體最重要的部分堅定了,其它次要部分就不會迷茫。這樣便可以成為君子了。”

告子說道:“就算你說的用這個區分君子和小人的說法是正確的,那為什麼有人明明很壞卻能當官,而品性良好的人卻遭遇坎坷呢?就像咱村長經常說的那句話,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啊。”

“這個問題問得好!”孟子怪叫一聲說道:“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要很清晰的知道,爵位是有兩種的。”

“不是五種嗎?”告子問:“公、候、伯、子、男,你不會連這個都搞錯吧?”

孟子哈哈大笑起來:“這個三歲的小孩都知道哦,我怎麼會搞錯呢?你說的這五種其實都是一個類別,就是人賜的爵位。”

告子睜大眼不解地問:“難道還有什麼天賜的爵位嗎?”

孟子點頭說道:“當然了。仁義忠信這些內心裡的東西,就是天賜的爵位;公卿大夫那些人們眼裡的東西,這是人授的爵位。像堯舜禹他們這些古代聖賢,都是先修養天賜的爵位,然後水到渠成地獲得人授的爵位。而現在的人丟失了本心,修養天賜爵位目的是為了得到人授的爵位。一旦人授的爵位到手,馬上就拋棄了天賜的爵位。實在是糊塗得很啊!這麼折騰的話,最終連人授的爵位也必定會失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