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黃道吉日的夜裡,樑子借了輛貨車,一路罵罵咧咧的載著我和2口嶄新的楠木棺材來到了墳地。
趁著汽車大燈,大老遠便看到了村長和幾個壯實的村民都早已不耐煩在田邊等候了。我趕緊下車後挨個發了紅包後,他們臉上才堆起笑容。
隨後,我在了墳邊燒了一堆火用來照明,並點了一把鞭炮,此時的樑子那張嘴也開始“老實”了,主動招呼著大夥兒們從車上卸了棺材和一些工具開始幹活兒。
我們家祖墳可以說是正好第四代,所以棺材受地殼運動的影響不大,沒有形成跑棺位移的現象,否則找棺很麻煩的。大約半個小時後,便挖到了爺爺骨灰盒外面的小棺材蓋了。
這時,一個在底下挖土的村民喊了聲:“見到天了。”隨後,幾個精幹的村民便跳下去,站在小棺材的四周開始挖。
我正在納悶什麼意識時,樑子便輕聲的在耳邊對我說:“挖到天就是挖到棺材頂蓋了,由於遷墳時即要對死者尊重又要語言交流,所以便形成了一些暗語。”
聽完樑子的話後我更納悶了,心想這小子怎麼對這些暗語怎麼這麼專業,比我這個幹古董的都懂的多?
我正想尋思時,又聽見了一個村民在底下喊道:“見著地了。”
我趁著火光望下看去才明白,由於放骨灰盒的小棺材矮小,不一會四周就挖的已經比小棺材底深了。
現在小棺材已經完全凸立在了墳坑之中,我結合剛才的暗語和眼前的現狀,便立刻猜想到了這句暗語的意識是挖到棺材底了。
這時一個人留在底下給小棺材底下穿麻繩,其它人則都在坑的正南方向集中朝著棺材挖斜坡。
頓時,我又一臉茫然,樑子又悄悄的對我比劃著說道:“正南方抬出,向佛,即像佛。”
我聽後算是徹底明白了,原來遷墳比我想象的要講究的多,而且我也完全肯定了一點,樑子這小子以前絕對幹過這行。
一顆煙的功夫,隨著一聲“起轎”的喊聲後,爺爺的小棺材也被村民用麻繩穿著木槓抬起,一步一搖的抬進不遠處的新墳。隨後,包裹著奶奶和媽媽骨灰盒的小棺材也分別順利的進行了遷墳。
輪番2次抬棺後,我給村長和大夥兒們各自點了支香菸,招呼著休息了片刻,仍然按照原來遷墳的辦法繼續進行,不過這次有點不同,地底下是我老爺爺那歷經將近百年的棺材。
可能村長已經和這幾個幫手事先交待的原因,所以這次大夥兒們這次挖的特別仔細、也特別小心。
每次下釺挖土時都是隻插入土中半分,這樣就像是在刨土一樣,不至於一釺下去把朽木棺材給開啟。
因為誰家祖墳也不可能像皇陵一樣,根本不會有什麼排水措施,將近百年的棺材在泥水的腐蝕下說不準早已不像樣子了,最重要的是在遷墳挖棺時有種封建的說法,棺材只能是墓主人的親人開啟,否則開啟棺材使屍體暴漏於空氣的人會不吉利,這些人畢竟是樸實無華的農民,所以還是很在乎這種說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