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宋拒絕再向遼國輸送歲幣以來,逐漸變的強勢。
凡有不滿,便向遼國下達國書痛加斥責。
原本遼人對於大宋的看不起,也在不知不覺之中變成平視,待滅夏之後,就成了仰視。
因為遼國也曾於數年之前,對西夏動用數十萬大軍,卻是被西夏給打的丟灰卸甲,當時的遼皇耶律宗真也差點被活捉。
雖然耶律重元也帶兵滅了高麗,可是後來的兩路攻宋慘敗,卻又給遼人當頭沷了一盆冷水。
如今狄青帶兵來到應州城下,又是攻克大同斷了應州軍的後路。而應州本就是燕雲十六州之一,多有漢人聚居。
權衡之下,應州的兩千遼軍,實在是沒有理由不投降。
狄青看到城中的遼軍出降,便派人前去接收。
能夠兵不血刃將應州拿下,對於狄青來說也是一種最好的結果。
對於這些降兵,狄青大加安撫,使之徹底沒了疑慮。而後便派人快馬去追折繼宣,並告之應州城投降之事。
而折繼宣所留的一萬人馬,也被狄青命令前去支援折繼宣。
應州城一投降,後面的朔州和武州便更是被深圍於大宋勢力之內。只要折繼宣稍加勸導安撫,這兩城想來也沒有必死的抵抗之心。
折繼宣其實已經到達了朔州城下,但是還沒有攻城。
朔州城得知宋軍前來,便立時緊閉城門嚴加防守。折繼宣對於遼軍的抵抗,並不看在眼中。
如今手中兩萬騎兵所攜帶的火箭彈加起來,不下於數萬枚,區區一座朔州城還不在話下。
只不過就在折繼宣做攻城準備之時,便收到了狄青派人送來的急報,應州城被勸降了。
看到這個個急報,折繼宣的眉頭挑了挑。自己的攻城準備都準備好了,難道還要勸降不成?
遠遠的看到陣前排列著的那些火箭彈,折繼宣終是叫來傳令兵,命令進攻先緩一緩。
除此之外,折繼宣又派了使者前往朔州城下,往城中送去了勸降信。
城中的守軍得知應州已降,徹底斷絕了後路,哪裡還有抵抗的心思,當即便出城而降。
折繼宣原本打算,朔州若是不降,便繼續攻城的,可惜那些火箭彈終於是沒能用上。
接收了朔州城,並安置好了這些降兵之後,自己留在應州協助狄青的那一萬騎兵也來到了朔州,折繼宣的手中又恢復到了三萬騎兵。
而最後深處宋軍控制區內的武州,也不過就在數十里外。
當折繼宣的大軍一到,朔州降卒帶著勸降的書信一送入城中,很快便大開了城門表示投降。
大勢已去,再繼續抵抗下去,對於這些守軍和城中的百姓,並無什麼好處。
而且這裡的守軍,基本上都是城中的本地漢人,更是沒有什麼抵抗的意志。
待平定應州、朔州、武州三地之後,折繼宣與狄青兩人,也不過用了五六日的時間。
而另一邊的展昭,帶領了上千的斥候向東而去,探知遼國歸化城的虛實。
展昭一出城,便將手中的千餘名斥候化整為零,分成了數十支人數不等的小隊。
這些斥候也都是少數人行動慣了的,一個個的藝高人膽大。展昭的命令一下,這些傢伙便很快的做鳥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