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繼宣的人馬來到應州城,便看到應州城的險要地勢。
這裡靠山面水城牆高峻,實是一處險地。
以折繼宣手中的三萬騎兵,雖然數量不算少,但是對處於這等險地的城池,卻沒有什麼辦法。
折繼宣看著應州的所在,不由緊鎖眉頭。
自己向李惟賢請命,過來攻打應州、朔州和武州三地。
沒想到第一個應州城,便讓自己有些沒脾氣。自己手中都是騎兵,也有些火箭彈,真要硬攻應州城也是可以的。
但是那樣的話,手下兄弟們的傷亡,則必定不會少。
因此,對於如何攻打應州,卻是讓折繼宣有些傷腦筋。
此時應州城已經四門緊閉,城上不少的遼軍,也正在觀望城外的宋軍。
宋軍奪下大同城的訊息,也在數日前,便傳到了應州城中。
所以應州城上的遼軍,也早就嚴陣以待,大多數的遼軍,更是心中忐忑。
只從地圖上看,大同城一丟,應州城這裡便與遼境斷了聯絡。
不只是應州城,就是朔州和武州,也與應州一樣,成了遼國的飛地。
此時折繼宣與應州城中的遼軍,屬於麻桿打狼,兩邊都有顧慮。
不過折繼宣卻很快便有了決定,他留了一萬騎兵於城外紮營,命其等候狄青的新軍到來。
這座應州城,便交給狄青的新來來解決。
而折繼宣自己,則帶著兩萬騎兵直奔朔州而去。
他這麼做,也並不是將難啃的骨頭丟給狄青的新軍。在他自己看來,這是自己給狄青新軍的功勞。
折繼宣是個急脾氣,他可不想等著狄青的新軍到來,兩邊再合兵一處,一同攻城掠地。
他是騎兵統帥,早就習慣了單獨領著騎兵侵掠如火一般的進攻。
如今手中又有火箭彈,便使得他面對只要不是那麼險要的城池,都還有些奪取的把握。
就在折繼宣離開的第二日,狄青便帶領著一萬新軍兵士們,來到了應州城外。
遇到了折繼宣所留的人馬,並從領隊的將領口中,得知了折繼宣的意圖。
對於折繼宣的想法,狄青並沒有說什麼。
大家本就是臨時湊在一起作戰的,互相也算是互不統屬的平級,沒有理由要求對方如何。
狄青在應州城外紮營,便帶著人出應州城外周邊觀察應州地形。
對於這樣的地勢險要之地,一定要知己知彼,才會在攻下城池的同時儘可能的減少傷亡。
他來到一座小山包上,遙望應州城中的情形。
隱約能看到,城中的街道上行人稀少,城頭的遼軍兵士,似乎也並不是很多。
當他準備下山之時,便看到山坳之中,開墾著數畝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