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當猜的不錯,範宇之所以想到成立大宋科技學院,便是為了給大宋打個基礎,也是為了將來不會有崖山之哀。
在大宋這樣達到了封建商品經濟高峰的環境下,若是還催生不出來一場技術大變革,範宇覺得也就沒啥希望了。
但是這種全社會的技術變革需要引導,這便是範宇想要成立大宋科技學院的目的。
而且還有一個好處,便是將現有科技方向,從需要什麼就研究什麼的實用主義,轉移到了對自然科學系統的探索上面。
一旦有了對自然科學的系統研究和論證,中華文明將會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散發出更加耀眼的文明之光。
不只如此,還能使得中國民族在民族的發展中,繼續保持先發優勢。
範宇所知道的歷史,在宋之後的幾百年,都處於不斷的被外族入侵和威脅當中。即使明初很是奮起了一些年,但是好景不長,後來卻又被女真的大清所覆滅。
再往後便是落後和屈辱,在血火之中的混亂和掙扎,使得中華飽經磨難。
如果自己能在這個時候,悄悄的改變一點中華的命運,哪怕只是撬動一點點方向,那麼以後的磨難或許會少一些。
聽聞尤二郎要將此事攬過去,範宇卻也並沒反對,而是比較得失。
思索了片刻,才對尤二郎道:“如此,倒也不是不行。但是我頂多只是掛職,這大宋科技學院若是能成,還是要交予你來管著。待其自成體系之後,我再辭去這山長一職。”
“侯爺年紀輕輕,卻是如此過謙。以侯爺學識,這是實至名歸而已。”尤二郎拱手道。
許當這時才遲疑著開口道:“侯爺,這、這豈不是也用不到我了。”
範宇哈哈一笑道:“如何會用不上你,你可寫文章向鹿鳴報投稿,這文章便叫《由火器想到的技術與國祚》。想來你這篇雄文若刊登出來,定然會使人對於科技更加重視。而且你身為造作院的官員,又是進士出身,寫這樣的文章再合適不過。”
許當身為景祐元年的進士,又是造作院的官員,由他來寫這篇文章,效果比範宇和尤二郎都要好得多。
至少說明,這個觀點是由儒家弟子提出來的,更容易為朝中的官員們所接受。
誰讓儒家勢大,這也是無奈之舉。
就在送走高麗使節崔齊顏的第二日,許當便親自去了鹿鳴書報社。
將自己寫的一份文章,交給了鹿鳴書報社會的林總編,由其安排刊登之事。
許當進士出身,文章水平自然不是問題。而文章的內容,卻是由安樂侯所定,自然也無問題。
林中友身書報社會的總編,也非是僵化之人。看了許當的文章之後,不由甚為贊同。
“許兄這篇文章有理有據,論證舉例甚為詳細。若非是有西夏和遼國這等例子在前,只怕沒幾個人會注意到此事。角度新奇,卻是發人深省啊。”林中友不住的讚道。
這篇文章次日便見了報,在頭版頭條之上,一下子便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
不但官家趙禎看到了這篇文章,朝堂的各個大小官員,也都看到了。
沒辦法,頭版頭條這麼硬的位置,想不看到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