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百官圖送入宮中之後,便回到了開封府,卻不想很快便有小黃門上門。
“官家說,範卿一心為國用心可嘉。然呂卿亦為國之柱石,調和百官乃宰相之職也。”小黃門向范仲淹宣了口諭,便要回宮。
范仲淹卻是聽了這口諭,有些心氣不順。
“小公公且慢,官家讓你來傳口諭之前,可曾召見了呂相公?”范仲淹問道。
那小黃門點頭道:“範知府猜的真準,官家確是見過了呂相公,說了好一陣的話。”
“多謝小公公提點。”范仲淹對小黃門拱手道。
小黃門也知道範仲淹為官家所看重,便擺了擺手,告辭而去。
范仲淹也聽官家的口諭,卻是越琢磨越感覺心中不快,那呂夷簡定然又用花言巧語說動了官家。否則的話,官家不會特意傳口諭給自己,當這個和事佬。
在他看來,官家對於自己還是挺看重的。
可是之前所謂的好友韓瀆投靠夷簡,這讓范仲淹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
自己以誠意待他,而他卻一轉身便投靠了與自己政見不合的呂夷簡。
即使不能將呂夷簡扳倒,也要讓呂夷簡近期提拔之人,尤其是韓瀆這等鑽營之徒倒黴才是。
范仲淹如此執拗也並非是意氣之爭,而是要顯示出自身足夠的力量出來。
即便是最後的結果不好,也不能被人視為忍氣吞聲之輩,這也很重要。
於是乎,一本帝王好尚論,又被送到了趙禎的案頭。
對於范仲淹的執著,趙禎有些不喜,呂夷簡已經表示不會對你有私怨,你還如此做,便有些不厚道了。
趙禎這是以己度人,覺得自己仁厚,其他人便也應該有仁厚的表現。
因此,便沒再理會范仲淹的帝王好尚論,也沒有回覆於他。
只是范仲淹此時也已經騎虎難下,又上選賢任能論、近名論、推諉論,三道本章。
從帝王好尚論開始,范仲淹便是透過通進司上書了,這四論一出,便引得朝廷之中一片大譁。
更有許多官員對於范仲淹的四論表現出了認同,更有人驚豔於范仲淹的文采,而將這四論傳抄於外。
甚至是汴梁的鹿鳴報,也都刊登了一些官員從這四論之中引用部分寫的文章。
更有官員也跟著范仲淹上書,表示了對於呂夷簡的不滿,朝堂上便如開鍋一般沸沸揚揚。
這下子官家趙禎的壓力便有些大了,即使身為天子,他也不得不表態,否則官員們便會爭吵成一團。
趙禎對於這等局面,連個可以商量的人都沒有,實是頗為難辦。
而在這個時候,趙允初接了國舅曹佾回京,兩人去見了安樂侯範宇,商議了海外之事,便一同入宮求見官家。
他們入宮所為之事,既是公事也是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