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書童剛剛在兩個紅泥小炭爐上分別燒了水,又從青綠的茶餅上撬下一塊茶葉,放入缽中碾壓研磨。
這泡茶的手法,與範宇所知的後世泡茶方式沒有半點相同。不過,與日式茶道卻有相通之處。
書童顯然是經常為賈知縣沖茶,動作如同行雲流水,手法也頗為熟練,看上去甚是美觀。
青綠色的乾硬團茶碾的細碎,書童取了一面精緻小茶籮篩過,將與後世抹茶無異的粉面,分別用小竹勺分入三隻熱水燙過的天青色茶盞之中。
到了這時,範宇恍然,後世流行的抹茶,其實也是從中國流傳到的東瀛。而東瀛的茶道,也是從這點茶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果然,書童一手取了一隻小小的竹刷,一手提了紅泥小爐上燒著的水瓶。
提著水瓶的手微微一抖,先在一隻茶盞之中放入少許沸水,另一隻手中的竹刷便在茶盞中快速攪動。
只看這些茶具,都是極為精美雅緻的。一看便知價格不會低,絕不是尋常人家可以用得起的。
範宇不由好奇的道:“大人,恕我淺陋,這是在做什麼。”
“童兒手中的竹刷,叫做茶筅。他現在是要將這些茶粉調製成膏,如此調製之後,才可沖泡的飽滿濃稠。”賈知縣被騷到了癢處,很是耐心的講解道:“這茶盞必須要用熱水燙過,不然的話,點茶之時不起泡沫,便要失敗了。你看,童兒要開始點茶了。”
承隨著知縣大人的話,書童左手中的水瓶在茶開中連點三下,而右手中的茶筅則加快攪打的速度。放下水瓶,左手不停的轉動茶盞,一兩個呼吸之間茶盞中便騰起一片青綠色的泡沫,煞是好看。
“你可看好,要分茶了。等分好茶,你可看一看茶盞之中是何圖案。”賈知縣提醒範宇道。
他對於飲茶鬥茶甚是熱衷,炫耀之意也是滿滿的。
這時,書童又取了另一隻爐上的小小細嘴銅壺,在茶盞之中縱橫晃動數下,便迅速將茶盞兩手送到了王豐的面前。
王豐早就見慣了的,便將茶盞送到了範宇面前道:“範小哥,你可看得出來,這是什麼圖案嗎?”
範宇去看茶盞,只見那茶湯的泡沫極為細膩,因而色澤濃綠。但是此刻茶盞中的一些泡沫因尖嘴銅壺再次注水,色澤就顯得淡了許多。兩下里深淺對應,便形成了一枝梅花的畫面,極為精巧雅緻。形式與後世的拿鐵咖啡類似,卻另有雅趣。
雖然只是賈知縣會客待茶,可也讓範宇很是驚訝。宋時的泡茶枝藝竟已經到了這等精細唯美的地步,可惜後世失傳,卻讓東瀛茶道揚了名。
“如何?”賈知縣看到範宇發愣,便笑問道。
“這等泡茶技藝,讓人歎為觀止。”範宇發自內心道:“小人在知縣大人這裡開了眼界,卻比讀書來得更加精彩具體。可謂不虛此行。”
只這兩句話的時間,範宇和賈知縣的茶也泡好。
範宇的茶盞中是幾根青竹的圖案,而知縣的茶盞中則是松樹圖案。
“咱們三人飲茶,便是歲寒三友松竹梅了。若是四人飲茶,那便是梅蘭竹菊四君子了。”賈知縣笑道:“你們先嚐一嘗這建安青團,我還有事情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