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處宅子位於崇義坊的西南隅,地方很大,足有十餘畝,正房有三十間,還有耳房、馬廄、迴廊,前有庭後有園,不過房子有些破舊,顯得有些陰暗,隱隱還有一股不太好味道,程管家也沒隱瞞,說隔壁有戶人物幾代人經營肉乾鋪,常年醃製各種肉乾,經常能聞到肉香味。
陸庭沒有猶豫,提出去看最後一處宅子。
地方太大了,現在人口不多,住起來太空曠,顯得人氣不足,宅子很陳舊,要住得舒服,還得推倒得建。
現在買宅子的錢都估計不太夠,哪裡還有錢推倒重建,陸庭決定看看第三處。
要是最後一間也沒看中,只能去牙行找牙人幫忙了。
第三處也在崇義坊,位於崇義坊東南隅的位置。
沒走多遠,陸庭看到一條小河,河水清澈,河邊還種了不少揚柳,柳樹旁邊還擺放著一些石桌石凳。
可惜現在還是冬天,要不然風景肯定不錯。
“程管家,這是什麼河?”陸庭隨口問道。
陸庭也住在崇義坊,但是很少到這邊走,平日不是忙著考察東西兩市,就是忙著無衣堂的事,看到小河忍不住好奇地問起來。
程管家還沒說話,跟隨在一旁的程處亮搶著說:“老大,這不是河,這是開鑿出來的運渠,連線城安的永安渠,一來可以給長安供水,二來也可以讓貨物可以順利運進安。”
“哦,原來是這樣,挺好。”陸庭點點頭。
說是運渠,其實跟河差不多,水深在二米左右,寬度足有六米,畢竟要滿足漕船的往來運輸。
長安城原是一塊平原,裡面住著的人太多,每天需要用大量的水,在長安城開建初,就有計劃開鑿引水,永安渠、清明渠和龍首東渠、龍首西渠負責整個長安的用水和水道運輸。
說話間,程管家走到一間大門緊鎖的宅子前,拿出鑰匙開門,一邊說:“到了。”
陸庭抬頭一看,不由眼前一亮,這間宅子的位置不錯啊,坐落在運渠邊上,門前有樹,牆邊還有一片小竹林,看起來有種山間野墅的感覺。
一進門,就是一個小巧的前院,角落裡種著一株高大桂花樹,桂花村旁邊有一個二層的涼亭,陸庭看了,涼亭看起來有些破舊,很多漆都落了,不過框架很結實,用的都是上等木材,還做處防蛀處理,只要刷點漆,再把破損的欄杆更換一下,就能正常使用。
涼亭的二樓比圍牆高,距離運渠也近,閒著無事的時候,在涼亭就能垂釣。
美得快。
前院過後就是大堂,大堂後面是後院,房子是夯土築成,結構、用料只能算中規中矩,沒多少出彩的地方。
不過後院有一方大約一百平方的小池塘,池塘邊還種了不少花草,倒是給陸庭一個不小的驚喜。
轉了一圈,陸庭心中有數,按地契上寫的,宅子佔地三為八分,正房九間,偏房、耳房、物料房、雜物房等加起來有十一間,正好湊過雙十之數,前有庭後有園,除了宅子只夯土所建,其它地方還算不錯。
就這大小和規模,在長安城等是中等偏小戶型。
陸庭不動聲色地說:“程管家,這宅子以前住的是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