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無法判定。
大明這種寬鬆氛圍,能持續多久。
但可以肯定。
四郎海外建立的基業,肯定要逐步提倡寬鬆氛圍。
只要不影響大局,藉此訓導民眾,迅速掌握一定辨識能力。
……
治國無非就是以愚治民,還是以‘開智’治民。
四郎顯然更認可‘開智’。
以愚治民,民智未開。
治理天下是更簡單一些。
可統治一群沒有開民智的百姓。
別有用心之人,太容易顛覆了。
他們以外來人,統御異域百姓。
若是以愚治民。
更容易被人利用顛覆。
大明內部,一些敵視他們的人,都有可能去資助異域一些失敗的精英層,挑起族群矛盾,打著驅趕外來者的旗號,顛覆他們。
隱患如此之大。
還不如直接開民智。
首先在統治疆域內,推行鄉土村社、僱工身股制。
民智開。
底層百姓總會明白,到底是接受他們的統治好,還是接受原本王朝的統治好。
經濟利益暫時穩定民心。
然後用包裝在鄉土村社和僱工身股制的中原文化,灌輸同化異域之民。
同時吸納一些異域傳統文化。
同時,在一些日常總要影響每個人的方面。
比如服飾、髮飾、飯食方面。
摒棄大明文化、摒棄異域文化,提出一種全新文化。
比如,服飾方面的分體式衣服。
比如,四郎從福建招攬了一批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