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只是權衡利弊罷了。
……
朱元璋看了眼,還在不遠處追螞蚱的朱雄英,“你繼續說,咱聽著。”
“父皇認為,農村最有價值的是什麼?”朱棣反問。
‘還考起咱了!’
朱元璋沒好氣瞥了眼,“土地和人口,伱爹早些年當過泥腿子,現在又站在皇帝這個高度,這個問題還難不倒咱!”
朱棣點頭笑笑,“可歷朝歷代都沒有把土地、人口兩種要素,完全利用起來。”
“鄉土村社就是要引導農民組織起來,讓農民最大限度,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產出的資源,創造價值。”
“單獨的一個農戶買不起耕牛……”
即便買得起,也會造成資源浪費。
一頭耕牛,一個春天,至少可以耕作一百畝地。
一戶家庭,最多也就四五十畝。
可只要餵養耕牛,無論幹不幹活,每天都要吃。
單獨的農戶,無力置辦全鐵的農具……
類似的問題,太多太多了……
“父皇不是提倡天子與百姓共治天下嗎?這些話其實不用說,只要引導農民,以村為單位,組織起一個個鄉土村社,在適當的時候,放開農民的生產經營邊際……”
當農民的經濟地位提升了,並且還是以一個個團體的方式提升,社會地位,必將得到極大提升。
根本不需要朝廷提什麼與百姓共治天下。
也不需要強調士農工商。
就好比,商雖然被規定為賤業。
可歷朝歷代的商人,那個卑賤了?比農民好一萬倍!
朱元璋認真聽著。
他想到了,鄉土村社如果真能推及天下,農民將會和地方官府、士紳三足鼎立。
卻沒想到,這也暗合,他提倡的與百姓共治天下。
“你所說的生產經營邊際指什麼?”朱元璋詢問。
朱棣有些緊張,看了眼朱元璋。
老頭子最喜歡制定條條框框,希望一勞永逸。
要不然,也不會瘋狂的制定那麼多細分戶籍。
鄉土村社發展到最後,一定是一個,以農民為組織,以農村土地為生產要素的,商業性小型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