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遇到了趕著馬車,焦急往城東方向趕路的毛驤和八叔。
毛驤和八叔急著去接王老先生,並未注意到方孝孺一行人。
縣丞見方孝孺被衝撞,被迫停下腳步觀察,心中咯噔一下,小聲提醒,“大人,那個拿鞭子的是土橋村人,就是他們村兒要搞鄉土村社建設。”
這位年輕縣令,聽說是東宮出來的。
明顯就是盯上鄉土村社建成後,這筆豐厚政績,來鍍金的。
這種背景深厚的年輕人,沒了這筆政績也沒什麼。
可他不一樣。
他普通家庭。
好不容易在洪武初年考中秀才。
當時朝廷缺人,才憑著秀才身份,得到一個縣丞官職。
擱在現在,可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但也因為只是個秀才,這個縣丞一坐就是七年!
一點兒升遷苗頭也沒有。
如果土橋村的鄉土村社建設成功,大機率,他能憑藉這份政績,去一個下縣當個縣令。
所以,他可不想縣令和土橋村交惡。
‘哎,要是蔣大人在多好,就憑蔣大人和朱先生的關係,鄉土村社建成,江寧縣衙,上上下下都能跟著沾光。’
縣丞突然無比懷念蔣進忠。
方孝孺瞥視縣丞,就基本摸清縣丞心中想什麼,順勢笑著說道:“原來是土橋村人,看他們的樣子,很著急,派個人去看看,發生了什麼事,如果咱們能幫,就幫一把。”
‘哎喲,這愣頭青小年輕有自知之明,會做人啊!’
縣丞詫異看著方孝孺,腹誹,隨機,忙招呼:“曹大,快去打聽一下!”
方孝孺瞧著縣丞激動的模樣,笑笑,“我們去學堂。”
……
學堂。
方孝孺見到了江寧學政,也拿到了土橋村孩子們的卷子。
學政小心翼翼介紹:“大人,有幾個孩子基礎知識很不錯,只是文章寫得有點鬆散,當然,最主要,因為這幾個孩子年齡小,字寫得有點不夠好。”
“按照往年的規矩,這種是可以予以透過的。”
方孝孺仔細看著學政挑出來的幾分答卷。
基礎的確很不錯。
錯誤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