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田晴託付給許秋後,魏興思繼續說道:“激子擴散距離的實驗結果,如果和許秋你之前的猜想一致的話,就有希望弄一篇大文章啊……讓我想想,現在IDIC體系的效率多少?”
“目前為止,效率大約11.6%,”許秋頓了頓,說道:“我已經讓鄔勝男去合成IDIC4F和IDICM了,這兩個新體系或許可以實現效率的進一步突破。”
“好啊,”魏興思點點頭,“到時候從那兩個材料中找一個能和給體材料保持比較小HOMO能級差的高效率體系,然後讓馮盛東那邊做個TAS……”
魏興思繼續說道:“光源那邊,GIWAXS測試是九月份吧,另外一個共振軟X射線散射(RSoXS)呢,什麼時候可以測?”
許秋回應道:“RSoXS的話,這次我打算等他們上班後,申請一個緊急機時。至於RSoXS九月份正常機時的申請材料,我已經讓莫文琳寫好了,不過就算評審透過,也要明年才能夠有正式的機時。”
“那行,”魏興思又補充了一點:“到時候你們也別忘了做NIM的檢測。”
許秋點點頭,整體來看魏老師的想法和他基本一致,就是整合多個亮點一起衝擊一篇大文章。
只是許秋不知道魏老師打算投什麼期刊,當然這也是因為兩個人的視角不同,他是知道新體系效率必破13%的,而魏老師並不知道,所以現在對方沒有起高調也很正常。
在投文章的事情上,魏興思通常都較為保守,他不想反覆修改或是轉投。
韓嘉瑩上週NC的文章已經投出,簡單彙報了實驗方面的進展:“J2、J3都已經合成完畢,不過效能還沒有來的及測試。”
魏興思點點頭:“行,這周抓緊時間測試一番。”
韓嘉瑩繼續說道:“對了,還有許秋給我安排了ITICTh體系的工作。”
魏興思沒有太過訝異:“可以,具體的分配你們自己商量著來就行。”
鄔勝男上週主要在做合成,就沒有準備PPT,口頭彙報道:
“因為上週幫許秋合成IDIC4F、IDICM,所以原計劃修改中央D單元合成4TIC、IHIC等體系的實驗暫時擱置了……”
“現在IDIC4F、IDICM還沒有合成出來,不過明後天應該就能夠拿到手……”
&nITIC的工作,以及ITM、IT2F、IT2Cl和IT4Cl四合一的工作。”
魏興思“嗯”了一聲,隨後有些驚訝的回頭看了看許秋。‘很有魄力嘛,一共合成了六個體系,四個工作,就送出了三篇文章,自己只留下IDIC一個。’
魏興思把自己代入許秋的位置,自認為不會把這麼多工作拱手讓人,然後自己只留下一篇的,可能這就是兩人的區別吧,現在不得不承認的是,許秋單論科研成果產出的能力,其實已經超過了自己。
最後,莫文琳收尾彙報:
“上週我對H22:ITIC:IEICO以及J1:ITIC:PDI4B4T,兩種三元共混體系進行器件測試和基礎表徵,結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