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轉速的拐點沒有出現,但是溫度的拐點已經出現,從110攝氏度到90攝氏度,先升後降,在100攝氏度的條件下達到極值。
因此,100攝氏度3500轉速條件下,獲得的10.92%的效率,可能是今天的最高值。
當然,考慮到每種條件只做了一片的緣故,也存在因實驗操作方面的原因,比如薄膜沒有塗好,而帶來的異常情況。
但這種可能性並不大。
既然剩餘的器件大機率不會出現更高效能,那麼守在蒸鍍手套箱旁看學妹測試也沒什麼必要了。
於是,許秋決定開溜。
他看了眼陳婉清的方向,學姐的樣品已經制備完成,現在她正在測試光吸收光譜,旋塗手套箱被空了出來。
器件的效能和溶液是息息相關的,他打算重新配製一次溶液,明天再做一批器件試試。
想到這裡,許秋拍了拍學妹的肩膀,說道:
“你繼續測吧,我去配個溶液,剩下的器件可以測的稍微快一些,掃描JV曲線的次數不用那麼多。”
“嗯~”
許秋總感覺她的聲音和平常有所不同,不過他也沒有太過在意,轉身直接進入了旋塗手套箱中。
這段時間他實驗做的比較少,偶爾做的幾項測試也都是基於傻瓜式儀器進行的表徵實驗。
已經好久沒有配溶液了,他感覺有些手生。
許秋用鑷子夾取聚合物材料進行稱量。
雖然他已經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但還是不小心掉了一小塊。
粗略估計,那一小塊有五、六毫克的樣子,按產率50%算,相當於10毫克的原材料。
好像只有二、三十塊錢,也不是很貴的樣子。
自我安慰了一番,他搖了搖頭,將掉落的材料夾起丟入垃圾桶,實驗室裡所用的有機聚合物材料,毒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它們類似於塑膠,因此可以直接按照普通實驗室垃圾處理。
小小的插曲,沒有影響到許秋的心態,畢竟這種“手生”的情況也很正常。
哪怕是魏老師,他有二、三十年的實驗經驗,可讓他現在來做實驗,水平估計連陳婉清都不如。
況且,以他現在的身體情況,也很難長時間在一線做實驗了。
他的優勢更多在於對科研工作本身的理解,以及對具體研究方向,比如有機光伏、鈣鈦礦材料的理解。
換句話說,他從事科研事業這些年來積攢下來的經驗,是他最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