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朝航海王> 第169章 河套之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69章 河套之地 (1 / 2)

張懋支援成立軍校,劉健幾人同樣也同意這個提案。

其實,弘治年間,文官和武將之間的矛盾,還不是特別大,像英國公張懋,這是經常活躍在朝堂上的人,而且,張懋經常也對針對一些民生問題,進行上奏。

就比如曾經李廣慫恿弘治皇帝修毓秀亭,張懋就上奏陳述過修毓秀亭的危害。

由此可見,弘治年間,武將的權力還沒有被壓得死死的,文官和武將之間的矛盾,也並不是很大。

加上劉健、李東陽、謝遷三人都是賢臣,而不是權臣或者奸臣,因而,基本上,對大明有利的事情,他們三人並不會怎麼反對。

就比如這個軍校,三人一直認為,這是一個解決朝廷缺少將帥之才的好辦法。

而且,三人也考慮到了,如果成立軍校,文官集團進去摻一腳,產生影響,培養出來的武將,自然不會太敵視文官。

這樣,可比直接從民間篩選、從立功計程車兵中提拔、從勳貴家族提拔,要好的多得多!

因而,軍校對文官集團來說,也是有利的。

到時候在軍校裡面,到底是文官集團佔上風,還是武將集團佔上風,那就各憑本事了。

所以,劉健、李東陽、謝遷三人,對軍校的成立,也是持支援態度的。

文武達成一致,弘治皇帝可不是朱厚照那種你要我這麼做,我偏要那麼做的人,因而,李兆同的這個提議,弘治皇帝也是答應了下來。

待得八月份吐魯番速檀馬哈木將會因王越打的這一場勝仗感到害怕,從而上書謝罪,並歸還先前被其弟弟速檀阿黑麻汗擄走的哈密忠順王陝巴後,就召王越回京。

至於提前,那就不行了。

王越在李兆同的“記憶”裡,是弘治十一年十二月一日因他交好的李廣出事,憂恨交加而死的,現在李廣早已死去,李東陽也專門去了甘州安撫王越,李兆同現在只希望,王越能躲過命運的審判,多活幾年吧!

大明,確實還需要他這個軍神來繼續發光發熱。

只要他還活著,韃靼小王子就不敢輕舉妄動。

畢竟,河套之地,就是王越收復的。在李兆同的“記憶”裡,王越死後沒多久,河套之地又丟了,從此,大明再也沒有拿回來過,大明的邊境,也從此永無寧日。

有一句話叫:河套存則邊患息,河套失則邊患起。

這句話是完整地概括了河套之地的重要性。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首先就要從河套的名稱說起。

“河套”一名始於漢代。因其地歷代均以水草豐美著稱,故有民諺“黃河百害,唯富一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