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
且不言劉禪各賜儀仗、華蓋、鼓吹、車馬與霍、葛二人,霍、葛各自移師金陵、襄陽,命諸部向前線集結。
據霍峻、諸葛亮之佈置,蔣琬為大司馬長史,掌吏部曹;張裔任丞相長史,掌戶部曹。蔣、張二人代行朝臺之事,而尚書令陳震兼領兵部、工部二職,履行日常之事。
潘浚為廷尉,張飛為司隸校尉,徐庶為御史大夫,與張、蔣、陳三人同理國事。
為侍中、侍郎者,為費禕、董允、霍弋、張休等,其歸由王粲秘書監管理,以為規勸劉禪行為作風。
時退朝之際,老將趙雲找上霍、葛二人,請求率兵出戰。
“大司馬、丞相!”
趙雲伸手拉住諸葛亮的手,問道:“二公,雲雖年邁,尚有廉頗之勇,馬援之雄。廉頗據白起,馬援平交嶺,此二者皆不服老。今北伐移師,將校皆有軍令,為何無雲未得二公所頒軍令?”
“這~”
諸葛亮看了眼霍峻,說道:“非亮與大司馬不願授軍令與子龍,僅是憂慮子龍年歲已高,不宜勞師遠征。子龍善以勇略而著世,當下若有喪失,恐有傷子龍一世之英名,亦挫大軍之士氣。”
今之南漢非蜀漢,南漢當下除督帥外,如朱然、施然、魏延、王平、太史亨、霍範、諸葛誕、徐盛、唐諮、霍攸之等,可謂將星璀璨,中生代將校眾多。
豈像歷史上蜀漢一伐時,人才凋零,將星黯淡,除諸葛亮外,唯有趙雲拿得出手。
考慮到元從們的身體狀況,霍峻、諸葛亮不僅沒讓趙雲出征,亦沒讓張飛北伐。其如諸葛亮所說一般,趙雲、張飛出徵若有閃失,因二人名望崇高之故,必會對軍中士氣造成打擊。
趙雲語氣奮然,說道:“雲自隨先帝以來,每陣臨先,臨陣不退。當下恢復中原之役,雲又豈能退縮於後!”
說著,趙雲向諸葛亮、霍峻二人拱手,說道:“云為冀州常山人,跟隨先帝以來,輾轉平原、魏郡、汝南、南陽等冀、青、豫諸州。常人言老馬識途,雲雖非老馬,但卻仍記中原州郡之地勢。”
諸葛亮有所意動,但依舊不想讓趙雲出征。
“大司馬!”
見難以說服諸葛亮,趙雲不禁看向霍峻。
霍峻笑了笑,說道:“淮泗之間多河流,子龍將軍未曾去過。當下若得孔明首肯,不如便隨孔明出征。”
劉備救徐州時,趙雲未有前來跟隨。而是在兄病逝之後,為了服喪離開了劉備。其中劉、趙分別數年,直到劉備投奔袁紹才得以重聚。
“大丈夫得死沙場,幸矣!”
趙雲豪氣說道:“丞相若以為雲年老,能否容我拉強弓以自證!”
諸葛亮感受著趙雲渴望的眼神,欣慰說道:“老將軍既有北伐之志,亮豈能不同意。昔將軍隨先帝從汝南而走逃南陽,今亮將率將軍反道而進,還與舊都!”
“多謝大司馬、丞相!”趙雲面露喜色,拱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