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宴會上,君臣之間沒那麼拘束,氛圍甚是融洽。
劉禪抿著酒水,問道:“仲父、相父,今下滅涼將士封賞如何?”
“嗯~”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滅涼之戰,首功者為陸驃騎,次功者為王平、魏延二人,而後是姜冏、趙昂、楊昂、姜維等。有功將士封賞,峻與丞相商談多時,大體已經定下!”
“如姜冏父子,父姜冏有斷馬超軍糧、獻金城之功,兼有歸漢之辛勞,故峻以為可拜徵西將軍,領金城太守,都督河湟軍事,封都鄉侯;子姜維有取冀縣之功,兼有歸漢之辛勞,可拜其為奉義將軍,授兵五千,封當陽亭侯。”
“王平襲取天水諸城,潰散涼軍諸部,蓋有大功,可遷任平西將軍,封西城縣侯,官職另委;魏延伏殺馬超有功,遷任平北將軍,封臨洮縣侯,官職另委。”
四平將軍,大漢本未有設立。但隨著鍾離之戰結束,大量將領需要官職升遷,四平、四安將軍隨之誕生。
今大漢國內,將軍序列的排位,以四鎮>四徵>四平>四安>雜號將軍為順序。在四鎮將軍之上,即為四方與衛、車騎、驃騎等將軍。
其中特有的將軍號,不以雜號將軍算,如軍師、輔漢、安漢、興漢等四個將軍號,在品級上與四徵基本相同,但意義更勝一籌。
王平、魏延早就是雜號將軍了,二人所立戰功不小,得以躍遷四平將軍,而後受封縣侯。但二人所受縣侯屬於千餘戶的縣侯,如西城一千兩百餘戶,臨洮一千一百多戶,幾乎沒什麼差距。
隨著戰事的頻發,不論食邑多寡,受封縣侯者,人數也逐漸多了起來。
聽著封賞名單,劉禪好奇問道:“如聽仲父所言,諸將皆得封賞,不知還有何未決之事?”
“事關驃騎將軍之封賞!”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陸伯言,今下之官職為驃騎將軍、雍州牧、受領南鄭縣侯。當下謀取隴右六郡,專任西土之事。臣之見以為勵陸驃騎勉力征戰,不如封陸伯言為千戶縣公。”
“封驃騎將軍為縣公?”
劉禪大皺眉頭,說道:“伯言雖有大功,但何能比肩仲父?今封大將軍,加賜食邑,足以全伯言之功。”
縣公意義重大,霍峻在縣侯上呆了那麼久,才得以借鍾離、壽春二役,升遷縣公。陸遜僅憑六郡之功,欲遷縣公,豈不是太過簡單了?
至於霍峻為何想將縣公封與陸遜,主要原因則是自己一人獨領縣公,實在讓他感到不安。讓陸遜受領縣公,為他分擔下壓力。
諸葛亮似乎看出霍峻的想法,笑道:“大司馬甚是偏愛陸伯言,今不如仿大司馬之舊事。加賜陸伯言一縣食邑,而後再立大功,可領縣公。如此封賞,或能鼓舞陸伯言用兵,以牽制關西諸將兵馬。”
“相父所言在理,大司馬勿要多思!”
劉禪滿不在乎,說道:“伯言謀取隴右之功,便按之前所商。拜為大將軍,加領一縣,都督梁、雍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