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季漢大司馬> 第750章繪圖立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50章繪圖立像 (1 / 3)

建興七年,諸葛亮著手整治軍事、吏治,為大漢建立起統治體系。

建興八年,諸葛亮為了減輕百姓賦稅,令隱戶入籍登記,推行了新稅法。且為鞭策州郡長官做事,更是推行了考課法,施行末位淘汰制。

末位淘汰制的施行,讓天下官吏苦不堪言。本以為天下太平能躺平,然豈料諸葛亮不僅自己奮鬥,更要讓所有官吏陪他一起奮鬥。

當然了,工作奮鬥歸工作,為了提高官吏的積極性,諸葛亮更改了地方上官吏的俸祿標準,以及明確升遷體系。

兩漢時期,郡太守俸祿為兩千石,負責檢察的州刺史俸祿六百石,權利與俸祿出現倒掛,不符合當前南漢的三級地方制度需求。

為了適配國家體制,諸葛亮將郡守俸祿的範圍劃分在八百石——兩千石之間,州刺史的俸祿限定在兩千石——兩千五百石之間,縣令/縣守俸祿在三百石——千石之間。

諸葛亮考慮到邊郡與內郡的不平等,為糾正二者的不平等,推行出邊境津貼與年終津貼。

根據四方蠻夷的危險程度,分為三等津貼,鮮卑蠻為上級津貼,嶺南諸蠻、羌人為中級,內郡諸蠻為下級。根據本年度表現,津貼約佔本職俸祿的20%—50%之間。

年終津貼以同比上繳賦稅的增加,以及人口、田畝等三項為考核標準,給予本職俸祿10%—50%的年終獎。

故在邊郡任職,且能做出不小成績,每年透過邊境補貼與年終津貼二項,其得到的俸祿能超內郡長吏。

以劉番治海南島為例子,雖領八百石最低標準的俸祿,但靠邊境津貼與年終津貼,因在職期間出色的表現,其俸祿甚至能超過部分內郡太守。

在俸祿激勵與考課明確的情況下,州郡官吏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徹查地方上的田畝數量,招撫隱匿戶籍、流民,修繕地方水利,關東、關西盡數可見百姓開墾荒田。

中國之泰平,不代表邊郡安穩,因鮮卑為了爭奪西域,遂與大漢展開激烈衝突。

姜維於建興五年冬,率八百精銳出玉門關,魏西域長史歸順大漢,姜維率部至海頭(今羅布泊)駐紮。

建興六年,為儘快確立大漢在西域的統治,以及防備鮮卑西進,姜維命人招撫西域各國。

西域小國得知曹魏滅亡,大漢重臨天下,因舊時威望,紛紛遣使入朝朝拜。然遣使歸遣使,並不代表西域諸國賓服大漢。

建興六年秋,姜維以龜茲王侵佔鄯善國土為由,率本部兵馬與鄯善國卒兩千多人前往征討。龜茲王則發五千步騎迎敵,然被姜維率兵破之。

姜維重圍都城,龜茲國請焉耆國來救,焉耆發兵來救,則被姜維再次大破。

龜茲畏姜維兵威,表示臣服大漢,遣子入長安為侍;焉耆王迫鳩屍畢那因無故興兵,姜維換上親漢貴族繼任王位。

建興七年春,鄯善、龜茲、于闐、疏勒等西域諸國再次遣使朝貢,並向西域都護府供給軍糧。

是年夏,軻比能命弟弟苴羅侯率騎四萬西征西域,從車師國入西域,車師國王急報西域都護府。

姜維聞訊,派人出使各國,以西域諸國安危為由,調發龜茲、鄯善等六個屬國兵馬三萬人,兵入車師尋找鮮卑主力決戰。

兩軍在伊吾(今哈密市)遭遇,姜維率西域諸國聯軍,大戰鮮卑騎卒,首戰因兵馬實力懸殊,姜維兵敗苴羅侯之手,遁走數十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