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南的大體範圍在河套平原、陰山丘陵、河西走廊,以及燕山北部的錫林郭勒草原等地。
漠北位於杭愛山以南,大興安嶺以西,阿爾泰山以西。
相較漠北高原,漠南因臨近漢境,對於中原王朝來說不遠。巔峰時期的王朝,常能控制漠南,遠征漠北。
兩漢為何需要休養生息數十年,才敢揮兵北擊匈奴,非因二漢武力不夠,而是遠征漠北的成本極高。
因為戈壁之故,缺乏河流漕運,中原王朝需要出動大批牛馬,以及押運物資的民夫,才能確保將士們的用度。
不僅糧草消耗大,還有因匈奴王庭設在漠北,在茫茫戈壁上,尋找幾萬人的王庭何其困難。東漢之所以能精準定位北匈奴的王庭,多虧南匈奴的帶隊。
如王庭在漠南則就不同了,南漢如欲出征,沿著黃河進發便可,根本不會因尋找王庭而頭疼。
唐初時期,唐朝為何能在民生凋敝的情況下,在早期滅了東突厥?
則因東突厥王庭在漠南,利於唐軍尋找,且距離漢地近,糧草消耗不大。
今鮮卑王庭在漠南,如果軻比能給機會,南漢抓住戰機,或能一舉滅了鮮卑,收復陰山、河套。
聽著霍峻這麼說,鄧芝便知自己言語起了作用,說道:“請相國放心,鮮卑常與華人通商,利用商賈探查訊息,並非難事。”
“善!”
在二人談話間,侍從快步登山,奉上巾帛,說道:“葛相來信!”
霍峻拆開書信,卻見諸葛亮在信中,先談及平州孫權之事。
曹魏滅亡之後,劉禪、諸葛亮讓人勸降孫權,開出豐厚的條件,以讓孫權獻州郡歸降。然不料孫權為了保全疆土,暗中投靠了軻比能,今不願接受大漢的招降。
得聞孫權據不出降的訊息,不少漢將請求遠征遼東,今諸葛亮寫信詢問霍峻意見。
在末尾,諸葛亮表示他與劉禪將在開春後回京,詢問新都建造問題。
為了回信於諸葛亮,霍峻從山嶺下來,回到山腳的營帳裡。
針對是否討伐孫權,霍峻表示遠征遼西風險高,遼西除了有遼澤之險,今更有了鮮卑幫助。
如果大軍受阻於遼澤,鮮卑騎卒截斷糧道,大軍將會因缺糧而敗。且遼西天冷,非比中原,南方漢卒怕會水土不服,輕易遠征,很有可能大敗。
故霍峻建議諸葛亮暫緩討伐孫權,將注意力集中到國內。國內如能恢復生產,以南漢的國力,孫權滅亡僅是時間問題,不必急於一時。且不如將孫權問題,看作鮮卑強盛問題。
至於新都營造問題,霍峻如實講述進展,言以建章宮為基礎興建的大興宮,還有一個多月將能完成,可容劉禪與後宮妃嬪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