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兩岸的泗水,今已用竹筏修成五道浮橋,可供突襲的漢軍步騎使用。
在距浮橋十餘里的不遠,有座小山。其上駐紮有魏軍,且燈火在黑夜下閃爍著,此便是北山壘。北山壘向西南連綿二十餘里間,多有魏軍駐守的營壘。
隨著時間推移,漢軍步騎不斷逼近北山壘,為大軍照亮道路的火把逐漸熄滅,火龍隨之消失,僅留下幾點火光在黑夜中閃爍。
今下的北山壘間有燈火閃爍,隱約間可見魏軍士卒在望樓上駐步眺望,甚至還有魏軍繞營而巡邏。看起來守備頗是森嚴,顯然魏軍有所預防漢軍的夜襲。
忽然間,望樓上的魏卒在掃視寨外動靜時有所發現,喊道:“寨外有人?”
寨外看守鹿角的魏卒們神情戒備起來,順著外圍昏暗的火光,派出三四人小心翼翼地向黑夜摸去。
“敵襲!”
探查的魏卒似乎發現什麼,驚恐大聲喊道。
“嗖!”
幾根冷箭從黑夜中射出,將那三名探查的魏卒射死,僅剩一名魏卒狼狽逃回營寨。
見情況不妙,望樓上的魏卒敲響象徵遇襲的金鼓聲,其尖銳的聲響響徹北山壘間。
巡邏的魏軍進入戰事狀態,從外圍收縮起來到壘中,將火盆照亮;酣睡的魏軍在催促聲中吵醒,顧不上洗漱,而是尋找刀矛、弓弩。
蓋是知道驚動了魏營,漢軍士卒不敢耽擱時間,直接發起了突襲。
昏暗的火光下,箭矢互相交錯,鼓號聲響徹黑夜。
漢軍士卒持盾登山,魏軍士卒以矢對之。然而魏寨外的鹿角卻成為了漢軍的障礙,那些鹿角分成兩重,封鎖了漢軍接觸魏營的道路。更是因鹿角的存在,讓漢軍士卒成為魏軍弓弩手的靶子。
不過區區鹿角豈能阻擋不了漢軍前進的腳步,早有準備的漢軍將校,高聲呼喊:“點火,燒鹿角!”
鹿角為木製品,長期經歷風吹、暴曬,非常易燃。在漢軍將校的指揮下,漢軍士卒將火把投擲到鹿角上。
頃刻間,火把上的火焰點燃鹿角,在夜風的吹拂下,火焰將鹿角不斷吞噬。
漢軍為了阻止魏軍救火,弓弩手將箭矢傾瀉而出,向壁內的魏軍拋射。而魏軍因畏懼火焰、箭矢,僅能還以箭矢、
箭矢在黑夜中亂竄,那雙方難以看見,偶有軍士因冷箭而傷亡,發出了吃疼的喊聲。
火燒鹿角方法雖好,但卻也給北山壘中魏軍集結的時間,且也幫助北山壘傳遞遭遇漢軍夜襲的訊息。
魏軍大寨內,侍從腳步匆忙,闖入了王凌的大帳。
“將軍,北山營遭襲了!”侍從著急喊道。
王凌在睡眠中被吵醒,睜開朦朧的雙眼,問道:“何事?”
“北山遭漢軍突襲,今火光大起,不知詳情如何。”侍從說道。
“北山營遭襲?”
王凌一個激靈,從榻上爬起,問道:“敵軍有多少兵馬?”
“未知詳情,今正派斥候探查!”侍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