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
候騎揹負旗幟,拱手說道:“稟將軍,琅琊有變,諸城遭圍。”
“速言!”
“兩日之前,霍範率步騎強攻琅琊,戴陵將軍因兵少不敵。苦戰之下,琅琊被賊軍所破,戴陵將軍出逃被擒。”
候騎如實說道:“前日,霍峻率大軍出莒縣,越山嶺百餘里,重圍諸城。當日鼓聲大作,發軍士負土填渠。且觀賊兵動作,其發諸城百姓掘土,大造雲梯,欲以土攻破城。”
“且霍範率兵從琅琊西進,欲與霍峻合軍。僕離城之時,漢軍鼓聲日夜不息,攻城之勢浩大,孫太守為之憂慮,恐諸城難御賊軍,今命僕特報與將軍。”
聽著諸城當下所面對的情形,孫權不禁為之擔憂。
如果斥候所言不假,霍峻顯然打算趁齊東動盪之際,欲一舉攻陷諸城。用齊東的旁海道去換取諸城道,一旦諸城被攻破,那麼霍峻將能順濰水而入齊地。
孫權看向劉曄,問道:“霍峻行動迅速,今重圍諸城,欲有破城之勢。如若從舊策,引兵平齊東,權恐諸城有失。然如欲救諸城,恐齊東動盪不平,不知子揚有何以為如何?”
劉曄眉頭緊皺,亦是為今下之勢而左右為難。
自漢軍突破旁海道之後,劉曄以為霍峻會在旁海道上大做文章。如派援兵出旁海道,讓孫權深陷齊東。故他欲以穆陵、諸城遏霍峻,讓孫權速進解決最危險的齊東。
但霍峻與他所想相反,霍峻根本不管旁海道,而是率大軍翻越山嶺重圍諸城。甚至放棄旁海道,讓霍範引兵西進,以當下形勢看來,霍峻意在諸城,而非齊東的旁海道。
然劉曄不敢排除一種可能性,即霍峻在圍魏救趙,率兵圍攻諸城,吸引孫權的注意力,以便於諸葛誕在齊東活動。
見劉曄沉吟不語,夏侯霸說道:“將軍,諸城為齊南門戶。如諸城有失,則敵可至濰水,進取高密,兵危臨淄。以霸之見,當下還需固保諸城。”
說著,夏侯霸請戰說道:“今琅琊失守,霸願率兵南下,以解諸城之圍。由將軍率兵東進,速安齊東諸城,封閉旁海之道。”
“霍峻用兵狡詐,常行圍城打援之所為。如見仲權所將兵少,恐會分兵而擊。如仲權兵敗,青齊則將危矣!”孫權擔心說道。
“那當如何是好?”夏侯霸無奈說道。
“由車騎將軍率大軍南下,夏侯將軍率偏兵征討諸葛誕。”
劉曄咬了咬牙,說道:“今觀霍峻所為,若不理諸城,諸城危矣,故不得不解其圍。然兵少南下恐會被其所敗,兵多南下方能遏其聲勢。”
“至於齊東賊軍,如霍峻專圍諸城,自當無暇顧及齊東,故可令偏軍徵之。”
如果是尋常將領進攻諸城,劉曄尚敢賭孫禮能守住諸城。但今下卻是威名赫赫的霍峻率精兵前往,這讓劉曄不得不重視。故欲解今下之難,還需讓孫權率大軍南下,由夏侯霸去齊東。
孫權看向候騎,問道:“霍峻有兵多少?”
候騎搖了搖頭,說道:“霍峻兵馬不可數,觀其旌旗兵馬不下四、五萬之數。”
“賊兵四、五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