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齊東動盪之故,孫權不得不率兵出征。
在劉曄的建議下,孫權以孫瑜為主將,芮玄、孫朗為副將,率兵兩萬老弱守穆陵關。
夏侯霸、夏侯惠、胡質、溫恭等郡守、將領隨孫權出征,其帳下兵馬有三萬人。
因擔憂霍峻出兵主城圍堵道路,孫權從穆陵出兵後,率軍渡過汶水、濰水,欲經高密至齊東,率先解決駐紮不其的諸葛誕。
三萬大軍綿延數十里,旌旗招展,聲勢浩大。
中軍旗下,孫權披甲戴盔,乘馬緩行。左右部曲、親信持弓握槊,將其簇擁在中央。若是遠觀孫權樣貌、打扮,不得不讓人為其威嚴而讚歎。
“子揚,據訊息來報,諸葛誕修繕不其城郭,以防我軍來襲。我欲速破之,然恐久圍而難下,不知有何計策教我?”孫權向身側劉曄問計道。
劉曄沉吟少許,說道:“諸葛誕為叛將,故無久鬥之心。其遠道而下不其,城中軍糧必然不多。將軍可南據琅琊,北圍城郭,外絕舟師。待諸葛誕不得外援之下,將軍如能赦其罪,當能令其歸降,不戰而降矣!”
劉曄對不其形勢判斷甚至精準,諸葛誕雖拿下不其,但他手中沒多少兵糧。如果孫權能將諸葛誕包圍,且赦免其罪,以諸葛誕之為人,其大概會順風而降孫權。
孫權露出喜色,笑道:“如此用兵,短則旬日,長則一月,諸葛誕當降。”
說著,孫權話鋒一轉,說道:“不其或有計策可下,但卻不知琅琊動向如何?”
“若戴陵兵敗而降,霍範引兵北上不其,與諸葛誕合兵。彼時二者固守險峻,堅得舟舸為援,我軍則恐難速勝!”
劉曄思慮良久,說道:“將軍,為防戴陵兵敗降賊,不如遣一將日夜兼程而進,速救琅琊之圍。”
孫權挽著韁繩,思考人選,說道:“夏侯霸如何?”
“夏侯霸久經軍事,為將老練,驍勇善戰,素知兵略。其父夏侯淵為國死難,與漢軍素有怨仇。今令其出擊,當能解琅琊之圍。”劉曄說道。
夏侯淵戰死漢中之後,夏侯霸與其諸兄弟被曹操所重視。夏侯霸因勇武被任命為校尉,經多年戰爭,從偏將軍爬到雜號將軍,憑藉自身能力,夏侯霸逐漸成為魏軍中間力量。
“善!”
孫權吩咐左右,說道:“命夏侯霸速來聽令!”
“諾!”
使騎直朝前方魏軍而去,將孫權的緊急軍令告與夏侯霸。
少頃,夏侯霸率左右數騎而來,驅馬行至孫權跟前。
“霸拜見車騎將軍!”夏侯霸拱手拜道:“今召某至此,不知有何軍令?”
孫權駐馬於道旁,說道:“霍範重圍戴陵於琅琊,今琅琊城中兵少,我恐戴陵難以久持。將軍驍勇善戰,欲解琅琊之圍者,非將軍不可。不知可願率兵赴之,以解琅琊之圍?”
“為國效力,有何不敢!”夏侯霸鬥志激昂,說道。
就在夏侯霸策馬欲走時,候騎從諸城趕來,彙報緊急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