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季漢大司馬> 第629章兩大巨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29章兩大巨頭 (2 / 3)

原先尚書檯裡負責刑事的部曹,在霍峻的建議下,更名為刑曹,改變其權利職能,不再負責初審案件,而是負責重核案件。即廷尉審理、判刑案件,刑曹負責複核案件,以確保相互制約。

在分權又集權的操作下,南漢大體的政令幾乎是由霍、葛二人頒佈與制定。可以這麼說,南漢的政治是由霍、葛兩巨頭負責。但因諸葛亮身為丞相,往往是諸葛亮先制定政策,而後交由霍峻提出修改意見。

潘浚遷任廷尉之後,其空出來的益州刺史由諸葛瑾轉任,梁州刺史則由蔣琬遷任。

隨著時間推移,眾人酒飲盡興,逐漸進入尾聲。

宴會結束之時,諸葛亮請霍峻入移步至側殿,以國事詢問之。

側殿內,霍、葛二人對坐,侍女已為二人煮上一壺醒酒茶。

諸葛亮為霍峻倒了盞茶,說道:“經鍾離、壽春二役之後,魏元氣大傷,不知仲邈有何謀劃?”

霍峻吹了吹茶麵的熱氣,不著急問道:“不知孔明,有何見解?”

諸葛亮沉吟少許,說道:“天無二日,土無二主。曹魏君喪,新主登基,宜當向中原用兵,且宜急不宜緩。”

“然也!”

霍峻放下茶盞,憂慮說道:“孔明與孤之見相同,魏人口殷實,疆域廣袤,我漢半之。然往昔之所以能敵之,一憑江水之險,二憑中原凋敝。”

“今經鍾離、壽春二役,魏兵眾殆盡,而後生者未悉長大,正是賊虛少未盛之時。加曹丕兵敗而亡,其子叡尚弱,難以獨掌朝政。今當趁弱而伐,以求復中原。”

“若北伐不克,待賊人口滋生,國家勁兵又足,諸圍堅固有備,諸將銳士漸老,後來者不繼,唯以江淮、江漢之險傳世,再觀中原形勢而用兵。”

此役用兵雖然對曹魏造成大量殺傷,且打下了壽春。但霍峻沒有過分的樂觀,甚至為當下北伐而煩惱。

只要豫、冀、司三州在,曹魏的人口始終會比南漢多。人口比南漢多,而南漢為何能有優勢?

除了政權組織制度外,還與適齡人口有關。之前曹魏雖經歷了金口、漢中、襄樊三次兵敗,且兵馬損失不少,然曹魏為何依舊能保持一定的機動兵馬,主要是在於一統中原後,曹魏的適齡人口充足。

曹丕南征,為了一雪前恥,帶著老兵與新兵南征,卻在江淮慘敗。在江淮大敗後,因之前剛募兵不久,故曹魏可以服兵役的適齡人口不多,年幼者未長。

南漢這邊隨著多年的戰鬥,多勝而少敗,除了積累出一批精銳外,其後續適齡人口充足。一增一減下,當下的漢魏形成一種怪異的局面,以總人口來看,北魏多於南漢。但以兵源人口而言,南漢多於北魏。

最近在歸京的路上,霍峻重新分析了敵我優勢,發現當下的優勢在漢,而不在魏。如果要滅魏,南漢必須抓住曹魏虛弱之際,從而一擊致命。

一旦錯失了這個滅魏機會,讓曹魏有了喘息機會,國內兵馬數量逐漸恢復正常,到時候北伐將會陷入僵局當中。

且隨著霍峻、諸葛亮、蔣濟、龐統等中青年將領老去,南漢再想整合上下,齊心北伐,怕是困難重重。

南北朝時,為何南朝屢次功虧一簣,除了軍事角度上困難外,還有因南朝會陷入內耗當中。

祖狄經略淮泗,東晉君臣上下忙於換代,無暇顧忌中原。

桓溫北伐中原,明為北伐復晉,實則為自己取利。

劉裕二伐關中,雖收復關中,然後因內亂被匈奴所奪。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