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信的後半部分,霍峻隱晦提及,表示劉備左握吳楚,雖屢退曹操兵馬,但未建殊功。今曹操不日南下,漢中緊急;益州戰事順利,然劉璋未服,希望劉備可以率軍入援巴蜀,解漢中之急。
看著霍峻前後看似矛盾的話,劉備哭笑不得,前面信誓旦旦言漢中無礙,後面卻奇怪表示漢中危急,需要劉備支援。
霍峻書信的深意,劉備豈能不懂?
劉備從劉琦手上接過荊州,不論怎麼樣,都脫離不了劉琦的影子。有士人說閒話,也常以這方面入手,抨擊他立業不正,遠不如北方的曹操。
如果他拿下巴蜀,北退曹操,西降劉璋,那群士人已是無閒話可說。亦能讓他威服吳楚,令南人心服。
劉備心中愈發覺得霍峻知進退,明事理。
“主公,霍督於信中說了什麼?”王粲問道。
劉備笑呵呵地收起書信,含糊說道:“曹操或不日南下漢中,仲邈發信求援!”
有些事君臣之間心照不宣即可,若什麼事都讓內侍知道,這將失了體統。
繼而,劉備又拆開諸葛亮的書信。
諸葛亮不似霍峻以漢中危急讓劉備入蜀,而是以協調益州戰事為由,希望劉備入蜀。
信中諸葛亮談及漢中與伐蜀戰事之間的取捨,認為漢中戰事的優先順序高於伐蜀戰事。建議讓關羽率軍士屯兵新都,於成都外威赫劉璋,就食蜀地。趙雲可率軍入蜀,支援漢中戰場。
他已讓張魯發動巴中漢夷的教民為漢中軍士運糧,吳楚之糧草運至江州,可逆不曹水而上,又讓巴民翻山越嶺,運至漢中。
然諸葛亮說伐蜀軍隊與漢中軍隊互不統屬,如今益州無總督調配兩軍,他希望劉備能入益州,統領巴蜀之戰。
“主公,軍師信中所言是?”王粲按捺不住好奇心,又問道。
劉備將諸葛亮的書信遞給王粲,說道:“軍師言巴蜀之戰,各部難以協調,求孤入蜀執掌大軍。”
王粲瀏覽書信,皺眉說道:“今曹仁威脅當陽,主公入蜀,恐武漢不安!”
曹仁受曹操吩咐,率軍南下入侵公安。劉備親赴戰場,率文聘及萬人軍士出戰,聲東擊西,燒了曹仁的舟舸。曹仁無船,畏漢水水師,退至襄陽,窺視當陽。
劉備負手於後,說道:“曹仁襲擾之兵,疥癬之疾,難成大患。”
看過霍、葛二人的書信,劉備的內心渴望入蜀。他知道自己入蜀,不僅能獲取政治威望,還能更好地協調二軍。
巴蜀作為他劉備的開國之戰,怎能少得了他的身影。
“主公,何不如行圍魏救趙之策,曹操攻漢中,主公發兵攻襄陽。”王粲沒讀懂劉備的心思,勸道。
劉備搖頭否決,說道:“曹仁兵有三萬之眾,固守襄樊,以吳楚今下之兵,何能破之?”
簡而言之,劉備手上沒兵了,江北、江南勉強湊出三萬人駐防,起兵攻襄樊有心無力;江淮方面,幾百裡間分佈三萬多軍士,防守有餘,進攻不足。江漢、江淮這便去了六萬人。
你問劉備的兵去哪了,自然是入蜀了。
關、張、趙三將伐蜀,兵分三路將兵四萬。霍峻、甘寧、陸遜等漢中諸將兵四萬。加上駐紮巴蜀地的兵馬,益州至少有九萬兵。
十五萬兵,已經是劉備所供養的極限,否則劉備也不至於讓霍峻率白毦禁軍入蜀解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