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決定率八千步騎北上後,自是不敢耽擱路程,乘舟舸逆淯水而行。三、四百里水程,在關羽日夜兼程下,大軍過新野、淯陽,花四、五日終抵宛城。
太陽高懸,秋風微拂,萬里無雲。
大軍於宛城以南的南就聚津渡下船,關羽派斥候進探宛城,且派人聯絡侯音。自率諸軍於津口下船,在關羽的指揮下,各部就地整軍。
“君侯,從南就聚向北行十餘里,便可至南陽郡治宛城。”胡修指著周圍地理,說道:“道路間,有山丘樹林是為梅林。”
“嗯!”
關羽觀望四周情形,撫髯頷首。
築水之戰,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歸降南漢。由於傅方臨陣倒戈,關羽礙於用人之時,遂命傅方與孟達出兵南鄉,佔據襄陽上游,以為呼應。
刺史胡修,關羽則是留於身側,作為北伐宛城的顧問。關羽雖在新野待過,但時間太久,記憶力早已衰退。今既有兵下四郡之野望,作為昔日刺史的胡修,關羽則是要以為依仗。
之前乘舟舸路過新野,胡修憑藉他的聲望,以及他留在州府的舊吏,勸降了新野城。
新野城,為北魏治下的荊州治所。其雖城小而民寡,似乎沒有作為州治所的理由。但其之所以能成為州治所,是因為新野地處南陽盆地的中樞,上接宛城,下達襄樊。
州治所新野的歸降,極大的鼓舞關羽的鬥志,也愈發看重胡修。
就在胡修介紹宛城地理時,聯絡宛城的斥候,已策馬賓士歸來。
“報!”
斥候翻身下馬,施以軍禮,說道:“啟稟君侯,在下已聯絡上宛城。”
“當下宛城狀況如何,可有賊軍動向?”關羽問道。
“今宛城城門緊閉,仍被侯將軍所據。據侯將軍所言,賊將徐晃聞君侯將至之訊息,已撤至宛城北十里,宛城之困稍解。”斥候答道:“城樓上賊軍衣裳襤褸,聞我軍至,甚是歡喜。”
頓了頓,斥候補充說道:“僕與侯將軍答話時,侯將軍以賊兵在外為由,不讓僕入城。城中狀況,僕難以探查。不過侯將軍聞君侯領軍親至,感激涕零,今求君侯早率兵馬至宛,他為我軍接風。”
關羽捋髯而笑,說道:“所幸我部兵馬未來遲,若是晚到幾日,恐宛城不復我之所有。公明能知我軍訊息,移軍至宛北,是為進而善退。”
說著,關羽指了指前方,說道:“命大軍起程,向宛城進發。趙累率本部兵馬留下,負責看守船隻。”
“諾!”
在旌旗、軍鼓的指揮下,關羽率步騎五千人向宛城進發,留趙累將三千兵馬留守津渡。
五千軍士排成數列長龍,於道路間穿梭,關羽策馬於左右,臉色多有笑意,與左右笑談。
道路走到半途,深入梅林,臨近宛城時。
廖化望著左右寂靜的梅林,心中狐疑之感愈發的重,上前拉住關羽的韁繩。
“元儉當有何事?”關羽按住韁繩,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