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勤官盧鑑摸了把臉上的雨水,說道:“樊城低窪,連日雨水漸漸沒上營地。糧草箭矢放於高處,刀斧已無處安放,唯有放置於此。”
在旁的浩周,說道:“將軍,今雨季來臨,漢水上漲,應當擇高處挪寨。且陛下亦有來信,言漢水上漲,大利水賊用兵,讓我軍閉守不戰,撤至高處。”
于禁抬頭四望,只見雨幕密集,四周多是積水池坑。連續數日的雨水,讓營內的積水難以及時排放。
見積水難排,于禁心中升起挪寨的打算,說道:“且先這般安排先,容我見過車騎將軍,再言挪營撤寨之事。”
“諾!”
在曹操的詔令中,襄樊戰場上主將是為曹仁,于禁是為副將。于禁今時欲挪寨,非他所能決定,需與曹仁磋商,方能確定挪寨的可行性。
將軍以服從軍令為天職,即是對於禁的真實寫照。
巡視完輜重寨,于禁行至寨門,得遇引兵而歸的閻行,問道:“今日與賊騎交手,可有進展?”
閻行站在無雨的營門下,無奈說道:“龐德這廝弓馬嫻熟,驍勇善戰,陷陣斬將,其之勇武不下馬超。今統水賊騎卒來援,常依自身之強,率左右數百騎突擊我軍,進則以騎卒突之,退則以弓弩射之退。”
論騎卒佈置使用上,龐德作為西北騎將自是精通,尤其是小規模的騎卒衝突,可將他自身的勇武發揮到極致。
“罷了!”
于禁微嘆了口氣,說道:“昔春時難破關羽,何況夏雨時節乎?水賊習乘舟舸,夏雨之時是為賊兵鋒正盛之際。今下陛下來信,命我軍慎戰,擇選高處下營,以待秋冬用兵。”
“秋冬用兵?”
閻行將戰馬交予左右,問道:“陛下可是欲於秋冬南征?”
“去歲陛下因稱帝之故,且以為關羽不過小患,命你我率軍南下,打通襄陽通道。然戰事持久,難破關羽,故陛下心憂生變,欲於秋冬時節,待漢水水降,繼而南征用兵。”
于禁指了指樊城方向,說道:“閻將軍若願,可隨某入樊城,拜見曹將軍,談論擇營挪寨事宜。”
“善!”
于禁所下扎的魏寨離樊城僅二三里之遠,幾乎與樊城緊挨著,雙方呈掎角之勢紮營。關羽因於禁來援之故,放棄包圍樊城,僅是於外紮營。
于禁、閻行乘車而行,在通報下進入樊城,且見到了車騎將軍曹仁。
據守城池的曹仁沒因戰事焦灼而削瘦,反而因據城自守,每日無事而體態漸寬起來。
見到于禁、閻行二人,曹仁心情甚是愉悅,將二人請入堂中,且由侍女奉上酒水。
相較城外苦逼淋雨作戰的于禁及七軍魏卒,據守樊城的曹仁不僅無事,且有侍女美妾陪伴,生活好不滋潤。
“不知文則、彥明入城,所為何故乎?”曹仁笑眯眯問道。
于禁將擦臉的巾帕交予侍女,說道:“啟稟車騎將軍,夏季雨水上漲,樊城周圍地勢低窪,營中積水已是不少。今陛下降詔而來,言夏時漢水上漲,利於水賊,而不利我軍,責令我軍退至高位紮營。”
“今將軍是為主將,久鎮襄樊,深諳地利。禁為副將,故入城求商挪營下寨之事。”
曹仁沉吟少許,問道:“不知文則欲挪營至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