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躬腰而深拜,說道:“亮是為隆中耕夫,幸逢陛下,宜感幸之!”
——
建安二十五年,章武元年,三月丙午日。
劉備於武漢之西,龜山稱帝。
是日,劉備乘六駟之帝駕,著十二章紋玄衣纁裳,頭戴十二冕冠,率眾臣至龜山祭壇。
劉熙、劉溥、張昭、諸葛亮、許靖等武漢大小數十名文武官吏,各襲赤玄禮服,頭戴進賢冠,趨步登階。
至高臺,眾臣止步,劉備趨步登階緩行而上。兩側鐘鼓恍如雷鳴,笙歌高亢聒地,歌者沉聲而誦,禮歌響徹長空,旌旗臨空而動,祭臺鼎爐焰高。
及劉備登臺,王粲奉上巾帛,聲響靜止。
劉備持巾帛而讀,說道:“惟建安二十四年三月丙午,皇帝備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漢有天下,歷數無疆。曩者王莽篡盜,光武皇帝震怒致誅,社稷復存。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殺主後,滔天泯夏,罔顧天顯。”
“……‘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率土式望,在備一人。備畏天明命,又懼漢阼將湮於地,……脩燔瘞,告類於天神,惟神饗祚於漢家,永綏四海!”
相較歷史上倉促即帝位的劉備,今時疆域更廣袤,上奉奏表的臣子更多,懂禮法者眾。在王粲的主持下,劉備不僅走完即帝位之禮,更是走完進天子之位。
天子之位與皇帝之位,因名稱不同在秦漢時期是有分開,凡大漢皇帝都是承繼天子、皇帝二位,在繁雜的禮儀之下,才被群臣認可為大漢天子/皇帝。
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天子與皇帝二者漸漸二合一,至宋明時期,即天子位則是即皇帝位,
在王粲的禮唱下,劉備行三拜九叩之禮。
繼而,琅琊王劉熙奉上玉璽,劉備雙手接過象徵皇權的玉璽。
劉備手捧著玉璽,轉身俯視階下眾臣。旒珠在他面前搖晃,透過旒珠得見眾臣行以君臣大禮,跪地而高呼。
“臣拜見陛下!”
“萬歲!”
“萬年!”
“陛下萬年,嘉福永壽!”
各種歡慶之聲絡繹不絕,直到劉備嘴角含笑,雙手微抬,示意眾臣免禮,方才結束。
“仲宣,宣讀詔命!”劉備說道。
“諾!”
王粲從侍從手上取過巾帛,沉聲說道:“章武元年三月,朕焚天告天,即進帝位。然得有今日之盛,皆賴諸卿奔走效力。今開國立基,百官空缺,諸卿聽封。”
繼而,王粲在眾人渴望的目光中,從托盤上拿過詔書,繼而攤開誦讀。
王后糜氏尊奉為皇后,王太子劉禪為皇太子。
封衛將軍劉溥為山陽王,劉熙為琅琊公,溥、熙二人載入宗室,封國不降,與國同壽。
前將軍霍峻為驃騎大將軍,加錄尚書事,假節,徐州牧。益食邑兩千戶,額滿萬戶。
遷左將軍關羽為大將軍,假節,豫州刺史,賜漢壽縣侯,食邑六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