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多有無奈,說道:“今下之語,子度出堂之後,切不可與外人胡亂言語,否則歹人得之,上報與大王。大王或不治罪,但必得罪‘楚人’爾!”
楚人蓋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即是籍貫為荊楚之人,廣義即是在荊楚生活多年之人。
按照廣義而言,法正之前說的諸葛亮、王粲、徐庶都能稱為楚人。因為他們南入荊楚多年,在荊楚定居,結交楚人為友。互相舉薦同學、友人為官之下,勢必引入大量楚人。
讓外人得知孟達抨擊楚人,言多受劉備寵愛,或有結黨營私之嫌。其間心胸狹隘者,當會上奏彈劾孟達。
“這是自然!”
孟達從身側取出木盒,移到法正跟前,笑道:“南中特產,特送與孝直。”
法正開啟木盒,見盒中竟是奴隸契具,笑道:“蠻僕珍貴,子度從何而來?”
孟達品著茶,笑道:“糜南中治蠻,多出蠻僕。達治巴東,遏江水之道,多有往來。孝直貴為尚書令,出入寡有奴僕,今何以顯貴乎?”
由於南方人煙稀少,諸葛亮執政以來,下達禁蓄漢奴令。之前所蓄之漢奴,諸葛亮不予追究,甚至可以買賣。但在劉備開國後,禁止買賣漢民為奴。
漢民不能為奴,又因大量軍功集團興起,導致南中的奴隸價格暴漲。因而坐擁南中聚寶盆的糜芳,賺得盆滿缽滿。孟達僅是受益者之一。
“子度千里述職,何需如此客氣!”
“些許南中特產,兄何以見外!”
“也罷!”
法正也不客氣,收下孟達贈送的蠻僕,笑道:“當多謝子度情意!”
趁著法正收起盒子之際,孟達好奇問道:“孝直兄久居武漢,可有聽聞市井中關霍仲邈之傳聞?”
“霍督傳聞?”
法正微微愣住,說道:“某勞於公務,卻不曉霍督之事。不知子度是指何事?”
孟達壓低聲音,說道:“達乘舟舸入武漢,津口市井間多有人謠傳,曹操與霍峻有約,欲封其為淮南王,永鎮江淮。”
“淮南王?”
法正緊皺眉頭,說道:“霍督為大王效力多年,豈能為曹操效力?封霍督為淮南王,或為市井謠言爾!”
孟達一副吃瓜的表情,說道:“是否為謠言,達難以分說。但達卻知霍仲邈及其舊部將校多在江淮鎮守,追隨其十餘年,僅知霍仲邈,而不知大王。”
說著,孟達神情略憂,揣測說道:“北府之眾盤踞江淮,多從霍峻號令。霍峻真與曹操互盟,舉兵而反,以其帳下之兵,割據江淮,豈不易如反掌?”
如孟達所言,霍峻帳下兵將,多是他一點一滴積攢下來,而非來自劉備分配,這是非常關鍵。
高翔、徐盛、蔣濟、霍篤、丁奉、俞韻等一眾北府文武,非來自劉備帳下,而是因霍峻而降。
彼時,劉琦兵下江左,有資格去打散霍峻帳下文武,但劉琦依仗霍峻,不敢且不想打散。
後時,劉備入主荊楚,其他人的部曲都不敢輕動,更不說霍峻帳下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