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至漢中走水路就有三千多里,且是逆流而行,時間損耗更長。等劉備率大軍到巴蜀,又要向漢中行軍上千裡。然後再向隴右或關中用兵,這又是上千裡的路程。
如此計算下來,光行軍就要花幾個月了,途中所耗軍糧將是以十萬石計。若是算上返程的路程又是幾個月,行軍作戰途中又將徵發幾十萬的百姓服徭役。
從巴蜀出重兵攻西北,對於立足於吳楚的劉備而言,太過困難了。
至於為何不能用巴蜀的兵馬北伐?
則是因為劉備取巴蜀後,出於防備巴蜀割據,不讓巴蜀保留大量的兵馬。而且打仗不可是靠兵多就夠,而是要靠質量。劉備手上的四萬多禁軍,才是南漢的核心作戰力量。
法正猶豫良久,說道:“巴蜀雖是閉塞,但漢中北通關中,西達隴右。隴右處關中之上,有隴山為險;關中位中原之上,有潼關、大河為險。今西北初歸曹操,蠻夷多有不順,兵出則驚。”
“孝直之見可是讓大王從漢中北伐?”龐統問道。
法正又搖了搖頭,說道:“正以為漢中可出偏軍攻關中,驚擾西北,吸引曹軍西顧,以配合大軍北伐。”
劉備沉吟少許,說道:“可從江淮北伐否?”
“啟稟大王,統以為從江淮北伐,或不如從襄樊北伐。”
龐統不由從席上起身,說道:“從襄樊北伐,乘舟舸逆漢水而上,可匯吳楚之糧輜,乘夏水大漲之際,命大軍隔絕襄陽,阻敵於北,緩緩圖之。”
“且可命陸都督順漢水而下,過上庸、西城,鉗制南鄉、南陽等地兵馬;讓文江夏率兵向新野,出隨縣,阻汝南之兵;魯都督從合肥出兵,攻壽春,牽制淮北之眾。”
“曹操率大軍南下,大王舉吳楚之眾,以舟舸御之,攻克襄樊,則樊城無用。時大王進吞襄樊,出兵緩緩蠶食南陽,復荊北舊土。”
龐統舉止飛揚,透露出超乎常人的自信,說道:“荊北舊土可復,時中原可兵入關中,西可與巴蜀之兵取關中;向東可與江淮之眾呼應,席捲河南,攻佔青徐。彼時大王集天下之兵,渡大河,可一舉滅魏爾!”
不得不說龐統從江陵北伐的戰略出眾,拿下襄樊完成南方防禦體系中的最後一塊版圖。繼而以襄樊為據點,集吳楚之力拿下南陽,則可伺機北伐中原。
南陽盆地位於天下之中,人送旋轉門。北至洛陽,東達中原,南接荊楚,西通關中。
歷史上走龐統這條北伐路線的人不少,如桓溫北伐,出襄樊,入武關,兵取關中;或翻越伏牛山,兵取洛陽。
除桓溫外,岳飛以襄樊為據點,向中原北伐,歷經十年之功,打到開封,逼得完顏宗弼放棄河南,欲退守河北。然趙構責令岳飛退兵,最終岳飛不得已放棄北伐。
“從江陵北伐嗎?”
得聞龐統的豪言壯語,讓劉備頗是心動。
“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