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政治家互相的查漏補缺,看得霍峻頗是驚歎。
出借宿麥息差看似能為官府取利,然而落實到地方,有了考核指標,必然會成為強制出借宿麥。如王安石的青苗法,也是這般本意。然而到了地方,官吏強行讓百姓出借青苗,最終成為惡政。
“子初,可言自見!”諸葛亮點名讓劉巴說話。
劉巴沉吟少許,說道:“為便推廣宿麥耕作,當免息出借麥種,如此一來士族、豪強,則難以取利。然巴思中樞府庫,當多稻米,而寡有宿麥。”
“以巴之見,近日便可下達稻麥互換交租之令。今上計收取各地宿麥,好生保管不動。明歲春,宿麥豐收,可讓百姓提前收稅。至夏秋時,將府庫之中宿麥,盡數清出,免息租與各地百姓。”
頓了頓,劉巴說道:“若市井缺麥,可讓商賈向中原購買小麥,以備來年為種。”
如今南方有種宿麥的人,大多是北方南逃的難民,他們有種植宿麥的經驗,也會以宿麥為食。這般的規模雖是不多,但是收取冬小麥種子也並非難事。
這般操作下,若有商賈想哄抬小麥價格,與武漢中樞作對,基本是扛不住的。畢竟一個為官,一個為民,豈能抗衡!
“彩!”
諸葛亮持扇鼓掌,笑道:“子初善運籌帷幄之能,果是名不虛傳。今已多收百姓宿麥,又以息出借百姓,怕不易推廣,當從子初之言。”
“繳麥為稅,大興水磨,以麥制餅,免息租種。以上四政推及於民,稻麥輪耕,國家必能大興。”
“孔明,前漢孝成皇帝時,帝命議郎汜勝之為勸農使者,於三輔教民種田,精耕細作。今欲讓南方大興宿麥,需仿舊例,置勸農使者,下至吳楚,教民耕作宿麥。”龐統建議道。
“善!”
諸葛亮考慮少許,說道:“可有人選,以便於亮上書與主公。”
“峻治下徐州別駕司馬芝,字子華,河內人士。自天下大亂,攜母逃至荊楚,於鄉野耕讀。今於合肥開墾荒田大成,又疏通肥水河渠,多有功績。”
霍峻摸著小鬍鬚,說道:“司馬子華,為人勤勉,憐愛百姓,忠於公事。昔稻麥輪耕之法,由他親自實驗而成。今令其為勸農使者,不消數年,宿麥當能大興。”
之前答應司馬芝疏通肥水河渠,以及恢復合肥生產,霍峻便向中樞舉薦。如今司馬芝做到了,霍峻自然要履行承諾。畢竟讓司馬芝出任徐州別駕已久,別駕之職當限制司馬芝的發揮。
且司馬芝精通農務,讓他出任勸農使者,非常合適。待勸農工作完成,司馬芝不是入中央任職,便是會調到富庶的郡出任太守。
“好!”
諸葛亮笑道:“子華之名,亮多有耳聞。今有子華為勸農使者,宿麥輪耕又豈能不成!”
說著,諸葛亮欽佩說道:“仲邈為將出鎮,不忘農事,當為將帥之榜樣。稻麥輪耕若是能成,南人將世受此恩。”
霍峻揮手否認,笑道:“子華親力親為,大王下達王令,孔明與諸卿施政推行。今若能成,又豈是峻一人之功?”
“孔明過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