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翼沉默不語,他初為縣長,欲行良策,卻是困難重重。
冉省小心翼翼,說道:“縣君,稻麥輪耕,大王並無令郡縣強行推行,今不如暫時擱置,全力核查民戶家貲,以免耽擱十月上計。”
“不可!”
張翼從席上起身,質疑道:“稻麥輪耕乃是國策,上利國家,下利百姓。我就不明白了,這天大的好事怎麼就推行不下去?”
說著,張翼環視眾人,沉聲說道:“大王不讓各級郡縣強行種植宿麥,多因擔憂官吏橫行,踩毀百姓稻禾。今諸君豈能因大王無此詔,而懈怠瀆職?”
“從今日開始,稻麥輪耕、平貲民戶,收取賦稅,此三件事必須要推進。凡有不盡力者,某親自懲處。”
言語間,張翼見在場吏員不以為然,發誓說道:“本官親耕麥田,必讓百姓知利而後為!”
“諾!”
見張翼不似作假之人,眾吏員不敢敷衍,拱手而拜,說道:“我等必盡心為之!”
待亭長、薔夫走後,會場上僅剩張翼與縣吏幾人。
荊攀將巾帛奉上,說道:“縣君,有關稻麥輪耕推行難點,攀盡數記於此上。”
說著,趁著張翼在瀏覽巾帛時,荊攀說道:“宿麥難食,口感苦澀,眾所皆知。然攀聽郡中上官言,以石磨磨之,可將宿麥磨碎,然後製成麵餅,北人多喜食之。以攀之見,若能得石磨製餅之法,或許有利宿麥推廣。”
張翼微微頷首,說道:“北人食麵餅,以麥而制。然石磨之物,非等閒之家能用,多是豪強、大族珍藏之物。但君所言甚是,欲推行宿麥,不可無石磨。”
“待本官梳理一番,將以上疑難向郡守彙報。”
“諾!”
稻麥輪耕之法,初在武昌推廣,一年兩熟的畝產,歷經三年下來,武昌農業已能自產自足。增產的糧食,得以富饒的武昌,讓劉備、諸葛亮愈發意識到稻麥輪耕的重要性。
經過三年的時間檢驗,在劉備稱王的這一年,除了革新稅法外,還將稻麥輪耕確定了南漢的國策,下詔讓各郡縣盡力推廣輪耕之法。但政策需要謹慎的推行,特別是涉及農業上。
劉備採納諸葛亮的建議,讓郡守、縣官盡力推行,但不涉及考核指標。讓郡縣官吏,將推行過程中的困難點,彙報到中央,再根據之前在武昌種植的經驗,制定細緻的政策,幫助稻麥輪耕之法的推廣。
像張翼這般,受上級指派,力求推廣稻麥輪耕的縣長,不在少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