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來論兵書者,無非《孫子兵法》《吳子兵法》《李衛公問對》《紀效新書》等典籍。
除戚大帥所著的《紀效新書》偏向實操外,各家兵書多偏向戰術策對。戰爭案例的話,唯有《李衛公問對》中提及頗多。
既編撰兵書,欲留名於世,便要不能與前人同。若盡論兵法戰術,安能比肩千古留名的《孫子兵法》。在深思前後,霍峻心有大概綱目。
在兵書上,霍峻欲分為三卷,即分別為《軍國》《論術》《治軍》。
首卷《軍國》從宏觀的角度出發,論述軍隊與國家的關係,軍隊作為國家暴力機器,本質上強迫敵人服從自己國家的意志,需為國取‘利’。
其次,以兩漢兵制的不同為出發點,分析募兵、徵兵二制對國家軍隊實力的影響。以及延伸到國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方面。
末尾,利用後世大框架的地理知識論述戰略,劃分如江淮、江東、荊襄等地理區域,以各地理區域為模組,引用春秋自秦漢以來的戰例,闡述地理區域的戰略意義,以及爭奪這個地區的目的。
如此龐大的論述內容,超出時代的思維架構,從宏觀到微觀上論述戰爭,光憑上卷《軍國》的內容足以單獨成書,可見霍峻對他這本兵書的期望是多麼的高。
就在霍峻持筆下文時,侍從入堂來報,說道:“都督,新任江淮副督魯子敬求見。”
“子敬怎到如此的快?”
霍峻擱筆於架上,說道:“速請魯副督。”
“諾!”
少頃,膚色黑了許多的魯肅,身襲勁服,趨步入堂。
見到魯肅,霍峻下榻歡迎,握著手臂,熱情說道:“許久不見子敬,愈發英氣。君於交州所為,峻多耳聞。今交嶺能安,多賴子敬爾!”
“都督謬讚!”
魯肅露出白牙,笑道:“都督兵破合肥,席捲江淮,名聲響徹寰宇,肅交州多有耳聞。”
握著魯肅的手,霍峻邀其上榻,問道:“峻聞主公書信言,子敬率兵剛從交州出發不久,今怎如此快至合肥?若知子敬至,峻必命人迎接,設宴款待子敬。”
“都督客氣了!”
魯肅笑了笑,說道:“肅聞曹操兵歸許昌,恐其南下合肥。故舍兵卒先行,速至合肥,以助都督禦敵。”
“峻得子敬輔助,江淮必是無憂也!”霍峻笑道。
“肅聽候都督調遣。”
魯肅拱手問道:“敢問都督,今曹操動作如何?欲從何處進軍?”
“子敬可有高見?”霍峻問道。
魯肅沉吟少許,說道:“不敢言有高見,僅是肅以為曹操得勝關中,本因回兵中原休整,但卻南至合肥,如此疲憊軍士,我軍固守城郭,當可退曹操也!”
“不知都督之見如何?”
“子敬所言,峻以為然也。曹操去歲南征,又轉平西事,將士疲憊,非征戰之機。今曹操南至壽春,或無南征合肥之意。”霍峻說道。
曹操從去年南征,軍士輾轉千里,又與馬超惡戰一場。雖得勝回朝,但軍士多疲憊。如果曹操率疲軍南征,以他的軍事知識,必然知道難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