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陲巴蜀,劉璋闇弱,朝秦暮楚,初降丞相,後盟劉備。今劉備已握吳楚,必窺巴蜀。丞相切不可讓劉備取之,否則劉備佔據南方四州之地,幅員遼闊,江水為險,大山為郭,將難制之。”
“欲取巴蜀,必過關西。關西諸將,雖無擴土遠志,但有保土之念。丞相趨兵過之,關西必叛。然關西諸將貪圖利益,恃勇自傲,丞相可假天子之名,封賞諸將,征伐張魯。”
賈詡捋著鬍鬚,長語細言論之。
“兩虎相鬥,必有一傷。丞相趨兵進之,俘殺雙虎,及得關中、漢中。時關西、漢中在握,下取巴蜀,有何難哉!”
曹操沉吟良久,說道:“孤將文和之策,傳於張德容(張既)、鍾元常、衛伯覦三人觀之,或有從之,或有異議。時異議者言,恐關西諸將,不願南征漢中;或是漢中險峻,破之甚難。”
頓了頓,曹操說道:“孤本欲行假道伐虢之策,逼關西諸將叛,進伐關中,平涼隴,觀巴蜀。然劉備在南,孤心難安。”
“不然!”
賈詡解釋說道:“關西諸將,數有十餘人,大者不過馬超、韓遂二人,合兵數萬;餘者兵馬或數千,不足為慮。今之憂者,唯馬、韓二人。若將漢中許與馬超,馬超豈能不悅?”
“馬超者,信威西土,威武並昭,能得羌氐人心。馬超入蜀,從者必眾,何愁關西諸將不願入之。時馬超南征,關中兵寡,丞相後驅擊之,有何難矣!”
馬超的名聲之廣,出場之早,超乎眾人想象。不言馬超隨馬騰的征戰過程,僅觀官渡之戰,曹操平幷州之戰。
官渡之戰,曹操得賴馬超統眾萬餘人支援,擊潰高幹與南匈奴數萬聯軍,時馬超年僅二十六歲;徵平幷州戰事,張白騎、衛固叛,馬超與馬騰平息叛亂。
歷史上赤壁之戰前後,周瑜亦向孫權獻策,可以與西北馬超聯合,同取中原。可見那時馬超名聲之廣,能力之出眾,連周瑜都認可。
“馬超之勇,孤有耳聞。然漢中人口殷實,馬超取之,恐其坐大,難以制之。”曹操憂慮地說道。
賈詡輕笑幾聲,說道:“馬超勇而無仁,羌氐仰慕,漢人畏之。時舍關隴而入蜀,無水之源,安能久矣!”
“且馬超入蜀,韓遂又豈能不入。馬、韓間隙多年,雖得丞相調和,但安能盡釋心恨。且蜀道艱難,豈能輕取。若馬、韓同得漢中,貪利之人,必有糾紛。”
“丞相用兵過人,時趨兵於後,馬超有何可畏?”
這般言語,讓曹操盡去心中的煩惱。
大笑幾聲,曹操說道:“既然如此,孤上表天子,言劉璋心懷不軌,出行如天子,廢其益州牧之位,封韓遂為益州刺史,拜馬超為漢中太守。以張既為使,出使關中,勸馬超、韓遂二人南征漢中。”
頓了頓,曹操笑道:“孤聞劉備遷治所於江南鄂縣,欲親守邊關。孤將於明歲南征吳楚,飲馬江水,重揚軍威,以挫劉備名望。”
聞言,賈詡拱手拜服,稱頌說道:“丞相英明,如此行事,馬超、韓遂必起兵也!”
既然採取賈詡的計策,做戲就做真點。調馬、韓南征漢中,總不能曹操大軍不動,在那窺視關西,自然要有所動作。不如趁著劉備上位不穩,南征吳楚。
至於如何進軍,目標當直指劉備治府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