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年四月初七,德里右衛第一千戶第二百戶的一百多名印度士兵公開拒絕使用配發的子彈,帝國軍官將人抓起來,把子彈塞入他們口中,隨後送往監獄囚禁。此事傳開後,印度士兵群情激奮,最終在四月初九發動變亂。變亂的訊息傳出後,各地的王公與普通民眾紛紛支援,變亂逐漸擴大到大半個印度。”
“印度變亂持續了三年多,帝國先後調動數十萬軍隊趕赴印度平定變亂,雖然最後變亂被平定下去,但帝國也損耗巨大,國力空虛。”
“這就導致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戰死、受傷士兵的撫卹問題。在鎮壓印度變亂的過程中,有數萬士兵戰死,數萬士兵重傷或殘疾,急需撫卹;但帝國中央的國庫當時空空如也,資本家又不願意從自己口袋裡掏錢,沒錢撫卹他們。當時帝國實行的仍然是昭帝改革後的軍戶制度,士兵與中下級軍官互相之間多沾親帶故,對戰死或重傷計程車兵不撫卹,使得所有參與鎮壓印度變亂的軍隊計程車兵絕大多數都對帝國不滿。這時他們又接觸到了**主義思想,逐漸萌生了反抗政府的想法。”
“之後又發生了一件事情。348年八月十二,開封左衛的一名戰死者之子前往軍隊駐地討要撫卹,被指揮使的親衛毆打一頓後扔了出去。這人被鄉親扶回去後不久就死了。”
“這件事徹底激怒了開封左衛計程車兵,他們於349年八月十二日深夜開啟軍火庫,發動起義,打死了指揮使、指揮同知等人,隨後高呼‘**主義萬歲’的口號攻開啟封城。駐守城池計程車兵完全沒想到會有人起義,再加上士兵多有信奉**主義思想的,此時紛紛倒戈,開封城迅速被攻陷。這就是第二次社會革命的起點,開封起義。”
“起義軍攻陷開封城後,與開封右衛和開封中衛取得聯絡,也讓這兩個衛計程車兵參加了起義軍,又通電全國宣佈起義,而且公開了發動起義的原因,宣稱要依據**主義思想建立一個沒有剝削、沒有歧視、人人平等、天下大同的社會。”
“通電發出後,帝國中央極為惶恐,馬上調集軍隊平叛;但通電徹底點燃了在所有士兵、工人與農民心中的怒火,許多軍隊拒絕平叛,甚至將高階軍官處死宣佈發動起義;工人合農民紛紛與附近的軍隊取得聯絡,幫助起義軍攻打城池,甚至拿起軍隊分給他們的多餘武器與平叛軍作戰,戰亂迅速波及到整個中原與大多數南洋藩國。因這次並不是普通的農民起義,而是在**主義思想的指導下,有組織、有政治理想的舉動,所以史學界稱之為第二次社會革命。”
“我不想過多敘述第二次社會革命的經過,市面上有關革命經過的書籍汗牛充棟,不需要我多說;我想談論的是,這次革命的政治理想與起義的領導者對理想的實踐。毫無疑問,**主義思想是相當先進、相當偉大的一種思想,如果真的能夠建立**主義制度,這將是惠及全人類的好事。”
“但問題在於,當時以及現在,**主義思想並不具有實現的可能性。首先,**主義制度想要實現需要物質生產極大豐富,但當時的生產還比較落後,並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第二,**主義制度想要實現,需要人們具有完全無私的思想,至少國家的最高領導者與大多數政府官員要完全無私,但這即使到現在也沒有實現,當時更不可能。”
“我們透過起義軍在革命過程中的做法也能夠看出來。即使是那些制度建設較好的起義軍,領導層仍然存在腐敗及特權行為。腐敗行為,比如說淮北革命隊的領導者沙瑞金,在被宣國公張子騫擊敗後,被發現私藏了價值超過20萬元的黃金、珠寶與漢洲國家發行的紙幣,據他後來供述,本打算在失敗前逃亡海外。特權行為,比如說陝西革命隊所實行的二五八千制度,規定年滿二十五歲以上、加入革命軍八年以上、官職為千戶及以上的人才能結婚。**主義制度是追求平等的制度,陝西革命隊卻對結婚進行限制,很明顯違背了人人平等,實際上是一種特權制度。”
“……,因為並不具有實現**主義制度的條件,所以這次充滿理想主義的社會革命最後會失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還是簡略概述一下第二次社會革命的經過吧。348年八月十二日奪取開封城後,起義軍成立革命政府,打敗了平叛軍。其他地區也紛紛發生起義,控制了一定領土與人口。349年十月二十日,來自全國各地的革命者齊聚開封,宣佈聯合起來推翻帝國的統治,要組建華夏共和國。”
“第二年三月,數十萬起義軍南下,想要奪取帝國首都應天,因長江阻隔失敗後轉而攻打江淮省、湖廣省北部、山東省、山西省、陝西省等地,將這些地區全部納入控制。南洋藩國也爆發起義,宋藩……等藩國的起義軍被鎮壓,蒲藩……等藩國的起義軍則取得成功,滅亡藩國,奪取政權。”
“宋縱王朱昌栒在平定本國的起義後,以支援為名派兵進入中原,後來逼迫莊帝讓位,自立為帝。但當時仍在與起義軍作戰的帝國軍隊不承認他是皇帝,帝國發生分裂;在起義軍第二次攻打應天府時也沒有多少軍隊趕來支援,宋藩的軍隊守不住整個江面,被起義軍渡過長江,奪取應天城。宋縱王逃亡中在蘇州被平民所殺。”
“353年奪取應天城,是起義軍的頂點。在大多數起義軍成員看來,奪取應天城後完全平定中原、建立統一的國家已經指日可待;這樣一來,過去被壓制住的內部矛盾重新浮現出來,各支起義軍領導者爭權奪利,試圖成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當時甚至發生了各支起義軍自相殘殺的事情,起義軍消滅殘餘帝國軍隊的腳步緩慢下來。”
“宣國公張子騫、肅王朱忠栩、蜀王朱進芏與天成侯曹克敵等人因此獲得喘息的餘地,他們仿效太祖皇帝的做法,穩固了自己的根據地,互相之間又取得聯絡,同時發動進攻,使起義軍顧此失彼連連失利,逐漸消滅了起義軍的有生力量,最終奪回應天城,消滅起義軍,平定中原。之後他們又出兵消滅了南洋的起義軍,完全恢復中原、南洋與東北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