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宗明天下> 第1791章 再次設立市舶司與另外兩件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791章 再次設立市舶司與另外兩件事 (1 / 2)

“你擬一份旨意,在渤海灣大沽河(後世的海河)入海口處設立市舶司;將海津鎮改名天津,設立天津市舶司。”允對一名中書舍人說道。

“是,陛下。”中書舍人愣了一下,低頭開始草擬聖旨。但心裡的疑惑是免不了的:‘陛下為何會突然要在河北省設立市舶司?河北一帶的工商並不繁華,不要說與直隸、廣東、浙江相比,就算山東也比河北更加繁華。為何要設在河北?’

‘正是因為河北經濟落後,才需要設立市舶司提振河北。何況,在河北設立市舶司,也有其他目的。’允心想。

他謀劃在北方設立市舶司已經很久了。寶安市舶司與上滬市舶司都極為成功,原本默默無聞的寶安與上滬兩地都成為大明最為繁華的地方之一。為了提振北方經濟,增加北方人口,增加北方商人對朝廷的向心力,有必要在北方設立一個市舶司。

之後需考慮的,就是這個市舶司設在哪裡。首先,江淮省與山東省在黃海沿岸的地方都被否定了。這一片經濟不發達,本地也沒有多少番國商人必須的貨物,對於海商來說與上滬市舶司的距離也不算遠,即使設立了,許多海商仍然會前往上滬而不是新的市舶司,所以不能設在這裡。

之後的選擇就是渤海沿岸。為了儘可能方便本國商人來此做買賣,最好在河流附近。這樣一來,就剩下三個候選地:大清河入海口的利津,海河入海口的天津,與灤河入海口的樂亭。

又經過反覆思考,允最終排除利津與樂亭,選定了天津。從帶動北方經濟的角度考慮,首先樂亭被排除。灤河雖然也是一條大河,但向北沒有多遠就過了長城,進入大寧,帶動不了多少地方的發展,能利用河運優勢的商人也極為有限。相反海河與大清河則涵蓋的地方極廣。海河此時水系十分發達,連線著許多河流,向北可以到寶坻、三河;向西北連線通州、北平城,甚至能夠溯游至宣府;向西能夠通到保定府、真定府,靠近山西;向南連線河間府,甚至能夠划船到河南安陽。大清河就是後世黃河山東段,從入海口利津上溯經過蒲臺、青城、濟陽、濟南府、東阿、東平州等地,開挖了連同奪淮入海的黃河的運河後還能進入河南,連線開封府、西安府等大片秦豫兩省的地方。比較之下,當然樂亭被排除。

之後又經過比較,允排除利津,選定了天津。除了帶動北方的發展,允設立這個市舶司還有一個目的,就是促進蒙古人轉化。想要一勞永逸解決蒙古問題,宗教只能起到一半作用,另外一半要靠經濟手段。滿清時期,透過藏傳佛教讓蒙古人從精神上被閹割,但若無滿清年年對蒙古王公的大筆賞賜,讓蒙古王公享受不了奢華的生活,就算精神上再對他們閹割,他們也會想要南下劫掠的,更不必提許多王公並不真的相信藏傳佛教,如果生活貧困從某種程度來說還不如南邊一個小地主過得好,一定會帶頭南下劫掠,哪怕要冒著生命危險。

大明像滿清一樣年年大筆賞賜是不成的。這不是耗費多少的問題,實際上,隨著各種工場的開辦,購買蒙古王公所需的財貨用不了太多錢,每年的財政盈餘足夠;但大明是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名義展開同蒙元的戰爭的,為了團結百姓,允又不斷喚醒人們腦海中有關於蒙古人殘暴統治、有關於色目人為虎作倀的記憶,反對包括蒙古人在內的一切‘外夷’在大明已經成了政治正確,少量賞賜還好說,大量賞賜蒙古人,在朝野內外都會炸鍋的,而且還會動搖大明政權的合法性,根本不能這樣做。

既然不能賞賜,就只能透過互惠互利的貿易,讓蒙古人能夠透過販賣牛羊馬匹和牛羊皮、羊毛等草原特產換取財貨,普通牧民的日子過得去,王公能夠過奢華的生活。但現在僅憑河北、山西、陝西三個靠近邊界的省份的商人購買草原特產根本不足以讓蒙古人的日子好過。為了增加對草原特產的採購,所以允選擇更靠近北邊、水系能夠一直通到靠近邊疆的海河入海口處的天津作為市舶司。

除此之外,允選定天津為市舶司所在還有一個目的。紡織業是近現代資本主義最早發展的一個行業,無數拂國家的商人用廉價的紡織品撬開了許多國家的大門,除在華夏吃了閉門羹以外無往而不利。現在絲綢紡織業與棉紡織業在大明已經興起,但毛紡織業因為中原缺乏足夠的羊毛尚未發展起來。允希望藉著從蒙古草原收購羊毛,促使在天津等地興起毛紡織業,既能增強大明的工商,又能為北方尋找一個產業,兩全其美。

允一邊想著,一邊站起身走到鋪滿地圖的牆壁旁,抬起頭看向地圖上天津的位置。“最終還是你這個地方會成為北方經濟最發達之地,這次都城可不在北平。原本不覺得天津的地理位置有多好,但細數下來,就現在來說,就朕的要求來說,北方沿海還真的沒有其他地方能夠代替天津。”允自言自語道。

“陛下,聖旨已經擬好了。”這時他忽然聽適才吩咐的那個中書舍人說道。允回過頭從他手裡接過草稿,從頭到尾看了一遍,遞還給他道:“不需修改,寫在聖旨上吧。”

“是,陛下。”中書舍人答應一聲,就要退下。

“你以為,朕在北方渤海內設立市舶司,應不應當?”允忽然問道。

“自然應當。與南方相較,北方百姓生活更差一些,工商更差一些,設立市舶司,促使北方的工商發展,是好事。”中書舍人說道。

“之後?”允又道。

“請陛下恕臣愚鈍,臣一時之間只能想到這些好處。”他回答。

“可朕看你好似還有話要說。在朕面前不必遮掩,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即使說錯了,朕也不會怪罪。”允道。

“陛下,臣以為,現下在南方僅有上滬與寶安兩個市舶司有些少了,應當在福建再設立一個市舶司。況且前宋時對外番開設市舶司允許其來做生意之地就是福建泉州,也有歷史淵源。”這個中書舍人咬牙說道。

“在福建開設市舶司?”允頓了頓,問道:“你可是福建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