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了。”李繼遷答應道。
剛才這段話克拉維約沒有翻譯,但見幾人的表情,阿方索也能明白明國人是達成了一致意見。這時他已經平復了心情,說道:“若是大明真的能夠再動用五百門火炮,那必定能夠擊敗奧斯曼帝國的海軍,此戰也必定能夠取勝。”
“你放心,大明必定會再動用五百門火炮,讓奧斯曼人知道,被萬炮轟鳴的絕望之感。”文坻道。
‘也讓所有歐洲國家,知道大明的強大國力。’阿方索卻在心裡補充道。
……
……
“……,第三天,奧斯曼帝國的海軍抵達開羅城,卡斯蒂利亞王國的戰艦撤到上游。奧斯曼帝國的海軍將領命令嚮明軍與卡斯蒂利亞王國在海邊構築的臨時營地發射炮彈,將這些簡易的房屋都摧毀。在此期間,明國的炮兵並未反擊。這讓奧斯曼帝國的將領心裡生出對明國的輕視,他甚至命船上所有士兵高聲叫喊羞辱明國的話,明軍仍然沒有反應。”
“但這並不代表明軍就會忍下這些侮辱,他們只是在等待五百門火炮運過來而已。又過了五天也就是第八天,從明國印度洋艦隊的戰艦上拆下來的火炮送到了營地內。明國皇七子文坻下令連夜設定炮兵陣地,並且在第二日凌晨四點多,天還沒有完全亮起來的時候就轟擊奧斯曼帝國的海軍。”
“瞬間,超過八百發炮彈離開炮膛,射向奧斯曼帝國的海軍。雖然火炮的準頭很差,即使面對固定目標也差不多隻有百分之三的命中率,可奧斯曼帝國海軍的戰艦沿著河中三角洲的東面一字排開,而且明國發射的炮彈太多了,第一輪齊射就有超過五十艘戰艦被命中,其中有十多艘戰艦因擊中的炮彈較多,竟然被擊沉了。好在碼頭的水並不深,這些船隻都沒有完全沉入海底,還能夠撈上來修補。不過這對奧斯曼帝國未必是好事。”
“聽到炮擊聲,或者感受到船體的震動,水手們被驚醒,四處亂竄想要知道發生了什麼。當他們得知是明軍炮擊時,有些人臉上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情:明軍竟然會反擊?”
“不過這些水手畢竟都是作戰經驗豐富的人,驚訝過後馬上跑到甲板上,在大副、二副的指揮下清理甲板,或者救助一旁的船隻,還有人揭開炮衣要轟擊明國的火炮。”
“但就在這時,第二輪齊射的炮彈已經來到了他們頭頂。我相信這會是令他們終身難忘的情形。超過八百發大小不同的炮彈在空中飛舞,而且藉助第一輪齊射後的校正更加集中,我即使作為一個旁觀者都十分震驚,決心要將這幅情形畫下來,更不必說奧斯曼帝國的水手了。”
“但其中大多數人並沒有機會向旁人訴說這個難忘的情形。八百發炮彈又擊中了超過五十艘戰艦,其中部分戰艦第一輪就被擊中了,第二輪齊射再次被擊中後很快也坐沉在了碼頭上。”
“這時一些戰艦的艦長開始指揮水手們操縱船隻駛離碼頭,同時命炮手胡亂開炮。但許多水手仍然處於震驚之中,船隻行駛的速度很慢。”
“這時第三輪齊射的炮彈又發射了過來。許多船隻再次被擊中。不過這次齊射後所有艦長都開始指揮船隻離開碼頭,想要向下遊駛去。但尼羅河在三角洲東面這一段的寬度只有一百丈寬,這麼多船雜亂無章的行駛很快就堵塞了河面,許多船隻動彈不得。”
“明軍隨後又進行了第四輪、第五輪炮擊。更多的船隻被擊沉,更多的船隻受創。當然,這時奧斯曼帝國的海軍也進行了反擊,打壞了明國的一些火炮,但由於形不成齊射,威力有限,造成的損失相對於明軍的火炮數量來說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終於,在海軍總司令的指揮下,奧斯曼帝國的海軍恢復了秩序,殘餘的戰艦依次向北退卻,而且在又付出一些損失後逃離明軍火炮的覆蓋範圍,似乎是可以喘口氣了。”
“可這時,卡斯蒂利亞與阿拉貢王國的戰艦追了上來。這兩國的戰艦都完好無損,而且炮彈充足,水手和炮手的精力充沛;奧斯曼帝國殘餘的戰艦卻多有損毀的地方急需修理,而且炮彈不是很充足、水手和炮手也很累。”
“在這種情形下,即使卡斯蒂利亞與阿拉貢王國的戰艦並不比奧斯曼帝國的戰艦多,戰鬥也呈現除了一邊倒的態勢。儘管奧斯曼帝國計程車兵們全力奮戰,也給敵人造成了傷亡,打沉了幾艘船隻,但也沒能扭轉局勢。最終,除了極少數船隻逃走外,大多數船隻都被擊沉,或者不得不坐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