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事。”唐景羽說了一句,之後臉上露出十分奇怪的神情,又道:“而且,我總覺得,這個訊息傳遞不傳遞用處不大,總壇似乎不是透過這個訊息得知我要彙報什麼。你也知道,那傳遞訊息的法子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也傳遞不了多少訊息。”
“若不是透過這個記號,總壇是怎麼知道的?莫非莫離他們還有人向總壇直接彙報?”
唐景羽搖搖頭。“不知道。或許吧,畢竟這麼簡單傳遞訊息的法子,多幾個人傳遞也可以。”
“那我這就去了。”何苗一邊穿外衣,一邊說道。
“注意安全。”雖然用這種法子傳遞訊息幾乎沒有暴露的風險,但唐景羽還是囑咐道。
“我知道。”何苗笑了笑,穿好外衣,推門出去了。
……
……
“爹,兒子還是不太明白,您是如何勸說有燉叔叔答應的。”文垚問道。他對於明顯將來很可能損壞留在中原的藩王利益的爵位制度改革到底是怎麼讓朱有燉同意的,感覺很不解,不由得問道。
允熥搖搖頭,並未答話。這個理由說簡單也簡單,除了朱有燉自己對朱有爋說的那些大道理,還有一點:那就是朱有燉自己沒有後代。
朱有燉比允熥小一歲(其實只小兩個月),今年三十四歲,還沒有孩子,不論男孩女孩。他也找整個大明的名醫瞧過,促進生育的名貴藥材更是不知道吃過多少,但一直沒有哪位妃嬪懷孕。最近朱有燉已經不得不接受自己這輩子不會有孩子的事實了。
按照繼承規則,世子無子,親王、郡王之位將由嫡親的兒子或其子繼承;如果沒有嫡親的弟弟,那就由庶兄弟繼承。當然,若是無後的王爺是這一支的開創者,首位王爺,那他死後的王位不能由弟弟或侄兒繼承。比如加封為永安王、現在橫濱當總兵的朱孟炯,如果他沒有兒子,則王位除封。當然,這只是一個比方,朱孟炯的正妻,源義滿的女兒很能生,已經為他生了五個孩子了。
放在周藩這一脈,也就是朱有燉死後王位會由朱有爋或朱有爋的兒子繼承。這也是朱有爋為什麼這麼著急的原因之一。可對於朱有燉來說,既然自己沒有兒子,那繼承人繼承的爵位高低自己又何必計較?更不必提他其實和這個嫡親的弟弟關係不算太好。
而且,朱有燉是很在乎自己做的事業能不能傳承下去的。他喜歡編寫戲曲,也希望侄子中能有一人繼承自己的這一喜好和衣缽,在自己死後繼續為大明編寫戲曲。可朱有爋的兒子沒有符合他想法的。朱有燉當然就更不在意將來的爵位高低了。
不過這些,當然不便於與文垚說,尤其旁邊還坐著文垣等人。允熥只能搖搖頭,笑而不語。
他還轉移話題道:“今日父親帶你們出宮,所要做的事情時多麼重要,父親心裡只記得這件事,不想旁的事情了。”
“這件事終於成了!”文垣聽到這話,本就十分高興的他變得更加高興,眼睛裡都冒出了光。不僅是他,文圻等人雖然不像他這麼激動,也沉浸於即將要見證的事情。
此時允熥帶著孩子正坐在一輛馬車上,這輛馬車要去的地方就是史館,所要見證的事情,就是即將編纂完畢的《大明大典》。
是的,《大明大典》。允熥繼位後不久就宣佈要編纂這部書集,本來經過九年的努力,五年前就要編纂完畢了,可忽然有人在西北發現了一座塵封至少百年的石窟,裡面不僅有無數壁畫和雕塑,還發現了一間藏經洞,發現數萬冊經書,其中年代最久遠的是三國時期,最近的也是北宋。
訊息傳出,大明和吐蕃的佛教界都震驚了,紛紛派人去觀瞻。允熥給肅王朱柍傳信,讓他派兵將石窟保護起來,經書全部送到京城。解縉又組織全國的高僧將經書整理出來,內容編入《大明大典》,經過五年的努力才完成這一壯舉。所以《大明大典》編成的日子才拖到了今日。
可不管如何,今日,《大明大典》終於編纂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