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解縉叩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在史館門前,允熥乘坐的馬車停下後,站在最前方的解縉跪下說道。
“臣叩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其他官員、僕役也紛紛跪下說道。
“諸位愛卿平身!”允熥從馬車上下來,笑著說道。
“謝陛下隆恩!”眾人又行了一禮,先後站起來。
“陛下,昨日,所有校對之人已經完成了第五遍校對,未發現任何錯漏之處。《大明大典》,已經編纂完畢。”解縉上前一步走到允熥面前,高聲說道。
“好好好!”允熥笑道。
“解卿。真是辛苦你了。朕也知曉,這麼多部書籍,要全部編入大典內,還要去粗取精,校對一部書的不同版本,十分勞神費力。朕定會獎賞你的功勞。”允熥又對他說道。
“臣一人萬萬做不下這許多事情,全賴同僚幫襯。”解縉忙道。
“朕知曉。”允熥笑著拍了拍他的手,轉過頭面對所有站在史館門前的人,高聲說道:“朕知曉,編纂大典,諸位愛卿也都出了一份力。正是你們勤勤懇懇、日夜不休的忙碌,你們在無數個燈火通明的夜晚筆耕不輟,才編纂完畢了這部書集。”
“朕知曉,許多人為這部書集付出了許多。許多人都沒空照看自己年邁的父母,沒空教導自己年幼的孩子,只為了編纂這部書;朕還知曉,有些人因為日夜編書,身體衰弱,甚至嘔血至死,叫父母白髮人送黑髮人。”
聽到允熥這番話,在場的人群有人哭了起來。實際上為朝廷編纂這部書集,得到的俸祿並不算多,在職官員更是沒有額外的補貼,但大多數人都竭盡全力編纂書集,只因為自己文人的身份,只因為這部書集會是前無古人的書集。不是有些人,而是大多數人都因為成年累月的校對、抄寫,眼睛看不清了,腿腳不靈便了,甚至雙手寫廢了。允熥的話讓他們想起了自己的辛苦,不由得哭了出來。
但隨即,大多數人高興起來。陛下說出這段話,代表著對他們的肯定,有陛下的肯定,他們的辛苦也值了。
“陛下聖明!”眾人又不由得的說道。
“朕當然聖明,過一會兒,還要再做一件更聖明之事。”允熥小聲嘀咕一句,對解縉說道:“陪朕進去看看這部大典。”
“是,陛下。”解縉答應一聲,又對文垣等人行禮後,帶領著允熥走進史館,走進存放有大典書籍的房屋。
“陛下,這部大典,收錄了上自先秦,下迄當今各種書籍八千餘種,共計一萬三千六百七十七冊,超過四億字。初稿由人抄寫而成,經校對後送大內經廠與國子監印刷,再由人校對。其中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等書籍,編纂於內,……”解縉一邊陪著允熥行走,一邊介紹道。
允熥看著兩旁存放的書籍,沒有說話。這部大典,當然是他仿效歷史上的《永樂大典》編纂的。大明內所有能夠蒐集到的書籍都編入其中,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它絕不僅僅是一部書集,而是一座中華文明史上的金字塔。
更為難得的是,即使沒有他的吩咐,歷史上也沒有朱棣的吩咐,解縉等人也沒有擅自將戲曲、話本等‘下流’的內容拒之門外,而是全部收錄其中,採集了幾乎所有珍貴的文化資料,為後世留下了一筆巨大的財富。歷史上,如果沒有這部書集,很多古籍後世都將失傳。包括《舊唐書》、《舊五代史》、《宋會要輯編》、《續資治通鑑長編》等,後全部失傳,直到滿清為編纂《四庫全書》,搜尋資料,才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流傳於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