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宗明天下> 第1447章 攻略之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47章 攻略之前 (1 / 2)

“適才朕與卡斯蒂利亞、英格蘭、威尼斯、熱那亞和佛羅倫薩這五國使者所談論之事,汝等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在吉哈諾與丘吉爾退下後,允熥第一時間對殿內的三個人說道。

“是,陛下/官家。”傅安、克拉維約與盧義連忙答應。兩個大明土著都知道,允熥適才說的話若是傳出去會造成怎樣的影響,估計大過年的都會有文官跪在承天門前死諫,勸諫的摺子更是會堆滿允熥的桌子;他也不用想出宮了,四面大門都會有文官時刻注意的。克拉維約不是土著,但在京城已經住了八年多,對大明官員的思維方式很瞭解,同樣知道可怕的後果。為了避免這樣惡劣的後果,為了自己家裡的清淨,三人不僅嘴上答應,心裡也對自己說道:‘一定不能洩露出去,晚上睡覺都要把嘴粘上。’

不過,這三個人並非都明白允熥答應與卡斯蒂利亞國聯姻、聯盟的意義。“官家,怎麼答應與西夷國家聯姻?西夷國家的公主如何配得上諸位郎君?”盧義上前一邊為允熥斟茶,一邊小聲說道。

“西夷國家的公主確實配不上,但此事事關重大,對大明很要緊,朕也只能答應。如果不答應,慣於以聯姻為盟的卡斯蒂利亞國不會安心的。”允熥端起茶杯,輕輕吹了一口氣。

“而且你不要再說了,克卿還在,若是被他聽去了可不好。”他又說道。克拉維約還在呢,吉哈諾將他的家人都送到了京城之事允熥也已經聽說了,還想讓他盡心竭力為大明效力,可不能在言辭間對卡斯蒂利亞太過貶低,即使克拉維約明白大明人人都這樣想。

盧義答應一聲,又小聲問道:“陛下,時候已經是午時正了,陛下要去哪裡用膳?”

“哪也不去。下午還有事要處置,就在乾清宮用膳。不過,你將文垚、文垣、文圻、文坤、文垠、文堃都叫來。另外,你派人出宮將張無忌,……,這幾位大臣叫進宮裡。”

“是,官家。”盧義又答應一句,轉身退下。

這時允熥又抬起頭,看向屋內僅有的兩個人,再次對克拉維約吩咐道:“你下午去番館找到吉哈諾,告訴他此事一定要慎重告知他人。他或許會將此事告訴伯魯涅夫斯基,也或許會告訴剛剛來到大明的吉爾貝蒂、巴爾迪等人。你一定要叮囑他:大明官員與貴族大多反對與卡斯蒂利亞或阿拉貢國聯姻,更反對出兵距離大明十分遙遠的埃及。若是被他們知曉了,此事還會再起波折。而伯魯涅夫斯基等人在大明或做研究,或為人畫像、雕刻,也許會將這件事隨口說出。”

“臣明白。”克拉維約趕忙答應。

“傅安,與卡斯蒂利亞國商議如此重要之事,但其國的情形全憑其國使者所言,甚是不妥,須得派一人出使卡斯蒂利亞了。傅卿可有合適的人選來做此使者?”允熥問傅安。

“傅卿萬萬不要舉薦自己為此使者。朕打理涉及番國之事,可離不得愛卿。”他又道。

“陛下天縱英才,更兼能從西方國家之角度思量事物,臣不過是為陛下跑腿,不敢當陛下的厚愛。”傅安忙說道。

“愛卿不必謙虛,朕處置涉及西方番國之事離不得愛卿。愛卿若是一時沒有合適的人選,可回去後認真思量,在卡斯蒂利亞國使者離京前告訴朕即可。”允熥笑道。

“若說適合出使西方,理番院確實還有這麼一人。”傅安說道。

“哦,是何人?朕可知曉?”

“陛下或許聽說過。此人也曾出使西域,洪武二十九年出使撤裡畏兀兒之地,說服當地畏兀兒人上表歸順,建安定衛、曲先衛、阿端衛,穩固當地;他還曾出使過已併入秦藩的亦力把裡國;洪武三十年,還曾去過安南。當初他差一點就隨臣一道去了撒馬爾罕。”

“還有這樣常常出使番國之人?”允熥仔細回想了一下,不記得了,又問道:“到底是何人?”

“陛下,此人名叫陳誠,字子魯,號竹山,前元至正二十五年生,江西吉水人。陛下設立理番院前,他在翰林院任從七品檢討。臣為理番院院使後,上表請求陛下將其調任理番院。”傅安道。

“陳誠?”允熥又回想了一番,還是沒有想起來,大約當時傅安向他請求調任的官員太多,他只是粗略的掃了一眼就批准了。不過他想沒想起來並不要緊。允熥又道:“既然愛卿推舉,過幾日朕召見他問一問。”

“是,陛下。”允熥這麼說,基本上代表派陳誠出使已經得到了批准,傅安由衷地為他高興。從允熥這些年處置外交的習慣來看,在理番院想要升官,必須出使番國才成,一直待在大明是沒有前途的;國子監‘理番’系也已經有學生畢業進入官場,這些人年紀更輕、身強體壯,而且在國子監學了幾年允熥理番的想法,用不了多久就會後來居上,如果這次陳誠抓不住機會,就不要想升遷了;他也不是進士出身,在進士與國子監涇渭分明的現在,想要調去其他衙門做官也不可能。

‘回去後一定告訴子魯認真準備,給陛下一個好印象。’他想著。

說過此事,允熥就沒什麼要吩咐了,揮揮手就要讓他們退下。可這時已經將允熥的吩咐傳下去返回殿內的盧義忽然想起來什麼,湊到允熥身前說道:“官家,奴婢記得喜公公說過,當年,建業二年的時候,陛下派了一個叫做張碳的人去西方。建業六年時他託在印度做生意的商人傳回來一本有關印度情形的筆記,但之後就杳無音訊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