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與夫君想到一起去了。”抱琴不疑有他,馬上笑道:“妾也想早抱孫子呢。”
“可不能只盼著抱孫子,萬一頭胎生個女兒呢。你可不要重男輕女。就算是孫女也要一樣疼愛。”允熥道。
“知道了,妾一定對孫子孫女一視同仁。”抱琴趕忙說道。
“這才好。”允熥笑道。他們又寒暄幾句,抱琴帶著自己的孩子返回承乾宮,允熥去接見番國使者。
頭一個覲見的當然是朝鮮國使者。朝鮮是大明第一外番,地位最高,理所當然排在第一位。允熥與使者先按照儀式對答一番,允熥問道:“汝國國君可好,世子朱褆可好?”
“啟稟陛下,我朝鮮國國君身體康健,有勞陛下掛念;世子殿下亦十分健康。”使者回答。
“朱褆可有了孩子?”允熥又問。
“啟稟殿下,我國世子尚未有孩子。”
“朕記得他成婚已經四年了,也該有孩子了。”
“是,陛下。”聽允熥提起這點,使者臉上也不由得露出憂愁之色。他姓金,是被加封為淑嬪的朱褆正妻的同族,淑嬪這四年一直沒懷孕,他們整個光山金氏都很著急,生怕哪一日朱芳遠以此為由廢了淑嬪的正妻之位。
“朱褆畢竟還年輕,倒也不必著急。“允熥反而安慰道。
“多謝陛下關懷,臣代世子殿下感謝陛下。”使者又躬身答禮。他聽了允熥的話當然高興,他隨即又想到:‘侄女的淑嬪之位也是經陛下冊封的,國君也不敢擅自廢除她的位置,即使有廢除之心也要奏請陛下准許。只要陛下不準,國君也無可奈何。不如多討好皇帝陛下。’可他暫時沒想到如何討好允熥,只能態度上更恭敬些。
“金卿,那個很喜歡讀書的王子,現在是否已經成婚了?”允熥忽然又問道。
“陛下指的可是我國國君第三子,嫡三子忠寧大君朱裪?忠寧大君也已於去歲正式成婚,君夫人沈氏。因並非是世子成婚,所以未向陛下請旨。”使者對允熥忽然問起朱裪很不解,但仍馬上回答。
“朕記得他出生於洪武三十年,比朕的太子還大一歲,當初朱褆出使京城的時候,朕聽他說起過朱裪很喜歡讀書,手不釋卷能通宵達旦,就記住了;剛才忽然想起來,就問一問。他現在仍舊和小時候一樣喜歡讀書麼?”
“陛下,忠寧大君仍然與從前一樣喜歡讀書,不過成婚後需單獨出宮居住,忠寧大君需忙的事情比從前多了,能抽出來讀書的時候少了。但一有空閒時間就會讀書。”使者道。
“好,長大後仍然喜歡讀書真是好事。”允熥笑道:“朕的太子也喜歡讀書,應該讓他來京城,與朕的太子比一比誰讀書更多。橫豎上下只差了一歲。”
“這個,”使者遲疑了一下,說道:“陛下,最近多半不成。若是陛下想要宣召他入京覲見,還請在三月份之後。”
“怎麼了,最近有什麼事情?莫非是遺德要派他去長白山清剿女真人?”
“陛下,忠寧君夫人去年成婚後不久懷孕,據太醫診斷在三月份生育,忠寧大君關心君夫人,應當想在君夫人生育時在漢城。還請陛下勿怪。”
“他的夫人要生育了?這是好事。朕豈會怪罪?既然如此,若朕想要宣他來京,就等三月份之後。”允熥笑道。
“多謝陛下。”使者躬身行禮。
之後日本、暹羅等國使者依次拜見。最近願意派出使者來大明朝見的番國越來越多了。這一是允熥之前幾次出兵的後果,二則是番國的商人發現,當他們與使者一同來到大明時,可以將部分商品假做貢品逃避關稅。逃避的關稅遠比他們捎帶使者花的錢要少,當然願意自己祖國派使者出使大明瞭。若不是大明限制了番國使者朝見的次數,估計他每年可以見到上千個番國使者。
又過了一個多時辰,時候已經快到午時,允熥終於接見過絕大多數番國的使者。他擦了擦汗,站起來活動一會兒,又喝了杯茶,對禮部官員說道:“宣遙遠的西方國家卡斯蒂利亞的使者,以及同樣從遙遠西方前來的、第一次對大明朝貢的威尼斯、熱那亞和佛羅倫薩三國的使者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