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錦,你現在明白,夫君為何要從藏傳佛教中選格魯派去蒙古草原傳教了麼?”看著宗喀巴離去的背影,允熥問妙錦道。
“啊,”妙錦略有些驚訝。她本以為當時允熥只不過隨口與她調笑,但現在忽然又提起,這是有什麼用意嗎?
“夫君,妾以為,是否是因為格魯派的組織更加嚴密?”徐妙錦想了想,說道:“妾因宗喀巴大師解甘州城之危後也瞭解了一番藏傳佛教各教派,發覺另外各派,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等,組織均十分鬆散,雖然各地的僧眾信奉同一教派,也尊崇同一位上師,但互相之間並不隸屬。”
“而格魯派嚴守教義,設立教理學院,組織嚴密,即使各地的僧眾也都聽從宗喀巴大師的教導。”
“妾知曉,夫君使藏傳佛教向蒙古草原傳播是想消除蒙古人對大明的威脅。即使他們現下打不過大明,但大明也無法剿滅他們。”
“格魯派組織嚴密,若是信奉該派之蒙古人遍佈蒙古草原,只要大明將幾位上師籠絡好了,再適當與蒙古人開互市讓他們能夠較為容易的得到大明的諸般貨物,就不會再生事端,讓北邊之地安穩起來。”
“你不愧是魏國公府出身,對於事情分析的這般透徹,不錯,不錯。”允熥笑道:“這正是夫君為何要從藏傳佛教中選格魯派去蒙古草原傳教的緣故。”
後世之所以滿清選擇格魯派為統治蒙藏地區的合作伙伴,其中的緣故之一,也是因為格魯派的組織嚴密吧。雖然早在努爾哈赤時代就不斷與蒙古人聯姻,但蒙古畢竟是遊牧民族,分為一個一個的部族在整個草原上游牧,那些小部族未必會買汗王的賬;而當滿清入主中原以後,即使為了自己的利益,他也得擔負起保護北方邊境漢人的責任,所以選擇組織嚴密的格魯派,以宗教而不是汗王的命令約束小部族就成了更加明智的選擇。
同時,不論是允熥還是歷史上的滿清,選擇格魯派的另外一個緣故就是因為這一派嚴守清規戒律了。格魯派主張全心全意鑽研佛經求得解脫,從六道輪迴中解脫出來,靈魂不死不滅,所以要求僧人不結婚不生子。這樣當格魯派在蒙古草原上廣泛傳播後,就可以極大抑制蒙古人的數量。在這方面還得提滿清。滿清歷史上採用種種手段讓蒙古人當僧人,歷史上在嘉靖年間俺答汗時期,蒙古人的總人數一度達到一千兩百萬;但在滿清最後一年西元1912年溥儀退位、外蒙宣佈獨立的時候,外蒙只有五十萬人,算上內蒙也不到兩百萬人,人口減少了七分之六,是整個世界,除了屠殺之外最成功的減丁政策。
並且滿清政府花的錢也不多。除了初始啟動資金外,後續供奉僧眾的錢大多是信徒自願奉獻,雖然也有些賞賜,但比駐紮百萬大軍在長城沿線的花費要低得多。要知道,憑藉河北、陝西、山西等地根本供應不起百萬大軍的糧食消耗,都要從南方運輸過去。耗費在路上的糧食就超過了將士吃掉的。更不必提還有其他花費。
既然選擇格魯派的花費不高,效果又這麼好,他當然要選擇格魯派了。
不過,允熥看了一眼徐妙錦。後面的這些緣故她就不必知曉了,她只需要知道自己讓她知道的事情就好。
“妙錦,你覺得朕適才對宗喀巴大師的吩咐,可有問題?”允熥又問徐妙錦。
徐妙錦更加不解,不明白允熥為什麼要和她說這些的。但既然允熥問了,她也就回答道:“夫君,妾以為,對宗喀巴大師的賞賜,或者說對格魯派的援助太多了?格魯派若是不能達到夫君期望的目的,夫君給再多的援助用處也不大;格魯派若是能夠達到陛下期望的目的,那沒有這些援助也能達到,只是會慢一些。”
“你說的不錯,但正是因為格魯派要達到我期望的目標沒有援助會慢一些,夫君才要大肆援助。”允熥說道:“若是要讓格魯派自己勝過藏傳佛教其他各派,進而在蒙古草原上廣泛傳播,得花多長時間?是一百年,還是二百年?”
“朕等不起這麼長時間。朕必須要在生前見到格魯派成為蒙古草原第一大派別,徹底消除北邊的邊患。”
實際上,不論對漢傳佛教、道教還是藏傳佛教,允熥都是大力支援的緣故就是等不及這麼長的時間。他因為後世的眼光能夠明白宗教在這個年代的巨大影響,但他的後繼者未必能夠明白。萬一等他死了繼承人改變了政策,就前功盡棄了。他總不能從地底下爬出來,估計也不可能再穿一次。為了穩妥,必須在他生前就見到格魯派成為蒙古草原第一大派別。
‘好在朕今年只有二十七歲,不,還不到二十七歲,總還有三四十年的壽命,只要大力援助格魯派,應該能夠看到這一天。’
“既然夫君有自己的打算,妾也就不多言了。”徐妙錦說道。
“還有一件事,夫君要交代你。”允熥又道:“你記得提醒夫君,在宗喀巴大師去世的時候,爭取讓他的弟子同意實行輪迴轉世制度。”
“輪迴轉世制度?”
“對,輪迴轉世制度。”允熥說道:“適才你也聽到了,藏傳佛教崇信三生道,修煉有為止上士道之尊者可將靈魂從身體中脫離,轉託到另外一具新生身體上。修煉有成的尊者靈魂能夠生生不滅。”